也大為放緩,1989年和1990年GDP分別只增長了4。1%和3。8%。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慢的增長率。在這種背景下,馬石鄉經濟小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所有非公企業都將產生極大吸引力,長江省又是非公經濟最為發達的省市,必將吸引到大量企業來小區落戶。一旦國家經濟政策做出調整,適度鬆綁,這些企業將煥發出強大的競爭力,佔據非公經濟的制高點。
正在沉思的時候,葉之然腰間的中文BB機“唧唧唧唧”地響了起來,一看留言,是張念悅發過來的,寥寥幾個字,“早點過來”。
葉之然看了看時間,才八點三十分,不禁啞然失笑。原以為自己今天要拜見未來的“丈母孃”而有些忐忑不安,不曾想張念悅緊張程度絲毫不亞於自己。是擔心自己“初審”就給斃了?不過,想想也是,和念悅的相識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個多月,但兩人彼此的感覺卻好像相處了許多年,一言一語,一顰一笑,無不留下很多處值得回味的細節,許多時候二人之間都是心意相通,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的思想。所以,此刻的擔心的緣由也是大致雷同。他趕緊忙碌起來,新官上任,他又是做事業的人,這段時間對經濟小區和紡織廠的工作盯得很緊。趁時間還早,先把經濟小區新擬的各項規章制度、新進企業優惠措施、稅收獎勵辦法、人員考核辦法等逐項稽核完畢,需要改動的地方就用鉛筆在旁加以註釋。忙完這些文稿,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就出小區步行而去。
“梅子黃時rìrì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yīn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曾幾的這首“三衢道中”正是夏rì常嘉縣城的真實寫照。
葉之然沿著城中河畔往葉老家裡走,一路上只覺風景秀麗,城中河、西山都在眼中成為賞心悅目的景緻,三三兩兩的人們悠然地在樹蔭下聊天、遊玩,透露出小鎮特有的慵懶和安閒。
到了葉老家門口,葉之然看見一輛軍用吉普停在門口,就知道張念悅母親到了。進去一看,果然,一個端莊靜氣的中年女xìng正在與葉老交談。
葉老見他推門進來,就招呼道:“小葉來啦,認識一下,這是念悅的母親葉青麗。”
葉之然看向念悅的母親葉青麗,見她含笑看著自己,心裡略微放輕鬆些,卻擔心被她看出什麼異樣,不敢看她身邊的張念悅,就微微彎了下腰,叫道:“阿姨好。”
“小葉吧?聽叔叔和恆良說過你多次,多謝你經常來看叔叔。”念悅的母親親切地說道,顯然並不知情葉之然和念悅之間有了微妙的關係。
念悅的母親是葉老的侄女,六歲的時候她父親戰死於朝鮮。而葉老因為早年戰爭年代負過傷,沒有生育能力,就撫養葉青麗長大,完全將侄女當做了自己的女兒。
葉之然憨態地一笑,撓撓頭說:“其實,我是常到葉老這裡蹭飯吃,說起來,是葉老幫我解決了大問題呢。”
葉青麗聞聽笑笑還沒答話,葉老側過臉對她說:“小葉是我和恆良打牌時認識的,我和他一見如故,很談得來,你看看,他是不是有我年輕時的影子?”
葉青麗頜首贊同,說:“有幾分神似,不過,沒有叔叔那時候的英武。”
葉老聞言呵呵笑了起來。張念悅睜大了眼睛問母親:“媽媽,爺爺年輕時很好看嗎?比木頭還帥?”
聽到念悅“木頭”二字衝口而出,葉之然不由心裡一跳,有些緊張地望著葉青麗。張念悅似乎也有些明白自己的話中似乎有些語病,在母親身後對著葉之然做個怪臉,不出聲了。葉青麗審慎地看看葉之然,又回頭看看女兒,目光中隱含疑惑,問:“什麼木頭?”
葉老哈哈一笑,替兩人解了圍,說:“什麼帥不帥的,都老了,好漢不提當年勇哦。”
張念悅忙討好地走到葉老身後,輕輕在他肩膀上揉捏起來,說:“爺爺不老,jīng神著呢,要不,媽媽怎麼放心讓你和才叔在常嘉獨自住?”
葉青麗接著念悅的話說:“叔,才叔也上年紀了,這次我把江嫂夫妻兩個留在這裡,收拾收拾院子,做做家務,你就不要再反對了。”
葉之然想起進院子時看到一對四十多歲的農村夫婦,看模樣蠻強幹的,估計就是葉青麗說的江嫂夫婦了。
葉老徵詢地看著一直沒有出聲的才叔,才叔忙搖搖手,說:“我身子骨好著呢,用不著的。”葉老想了想,還是同意了葉青麗的要求,說:“就留下吧,總有一天需要的,讓阿才也輕鬆些。”
幾個人坐著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話的時候,葉之然看見客堂間通往後進的門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