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重華宮外,坤寧宮首領太監李明貴揚聲通報了,早已在裡面候著的六宮嬪妃按班次依序而出,齊齊拜倒在皇后駕前,齊聲呼道:“嬪妾等,拜見皇后娘娘,娘娘千歲。”蕭清婉笑道:“諸位姐妹平身。”眾嬪妃起了,蕭清婉見諸妃之首竟立著三人,除卻貴妃宸妃,還有一個是自己不曾見過的。但看此女年約二十,身子纖弱,一張容長臉,雖是清秀美貌,卻面色蒼白,透著些病容。她身上穿著一件玉色繡菊紋盤花鈕對襟衫,肩上繫著閃色暗花羅披帛,下頭一條藕荷色水波紋褶裙,身上裝飾無多,頭上除了妃位規制內的幾樣釵梳外,還插著一朵茱萸,此外更無別物了。
蕭清婉心中微微一轉,便即笑道:“想必這位就是惠妃姐姐了?”
第38章 重陽宴(上)
那女子上前,盈盈拜倒,口道:“嬪妾惠妃林氏拜見皇后娘娘,願皇后娘娘福享千年。”音如珠玉落盤,清脆悅耳。
蕭清婉忙讓青鶯上前扶了,笑道:“卻才已拜過了,姐姐何必如此多禮?惠妃姐姐的身子素來孱弱,若再勞累了,可就是本宮的不是了。”惠妃微微一笑,回道:“皇后娘娘體恤嬪妾,嬪妾自然感激。只是娘娘入住後宮已半月有餘,嬪妾因著這不爭氣的身子,竟未曾拜見過娘娘一次,雖是事出有因,到底於禮不合。今日既見了娘娘,自當拜見,縱使娘娘賢惠,不怪嬪妾,旁人也要笑嬪妾入宮多年,竟不識禮數了。卻才只是隨著諸位姐妹參見,算不得數的。”她一氣兒說了許多話,竟微微有些氣喘。
蕭清婉就笑了,道:“久聞林尚書家教嚴謹,雖是閨閣之內,亦不失君子之風,今見了惠妃姐姐,當真是名不虛傳。”貴妃上前笑道:“皇后娘娘今日初見惠妃,縱有許多話要說,可這兒還有這許多姐妹候著。裡頭宴席齊備,還是先入了席,再細談罷。”蕭清婉微微一笑,道:“還是貴妃姐姐想的周到。”說畢,就由穆秋蘭攙著,邁步往重華宮裡行去。眾位嬪妃皆垂首跟在其後。
蕭清婉走進重華宮園內,但見園中正前方便是戲臺所在,只是還空著。園中滿地菊花盛開,馨香四溢,當中設著七方宴席,正中是一張嵌琉璃面紅木八仙桌,桌邊只設著一張紅木椅,其上擺著四樣宮例點心,一品攢盒,四乾果四蜜餞,放著金鑲玉龍鳳呈祥酒壺,便知此是自己的位子。當即揚聲道:“諸位姐妹都入座罷。”眾妃嬪謝過皇后,便各自落座。貴妃獨自坐了皇后右手邊的一張席面,宸妃同惠妃兩人一桌坐在了皇后左冊。餘下的宮嬪,或三人一桌,或五人一席,桌上菜色同皇后的大致相同,只是依制遞減。
眾人坐定,貴妃便輕聲向蕭清婉道:“娘娘,開席麼?”蕭清婉微微一笑,示意穆秋蘭滿上酒盞,便端起那金琺琅菊紋口杯,揚聲道:“今日是重陽佳節,本宮在此遙祝皇上龍體康健,我大宣朝步步高順!”說畢,便飲盡酒盞。諸妃也各自端起酒杯,齊聲道:“嬪妾等恭祝娘娘鳳體安康,永無病痛。”蕭清婉笑著看眾妃飲了酒,便對貴妃道:“令御膳所上菜罷。”言畢,貴妃傳令下去,便有一列宮人捧了盤盞上來。
蕭清婉看著面前一隻只的描金碗盤,不過是些鳳尾魚翅、紅梅珠香、繡球乾貝、喜鵲登梅、杏仁豆腐這等宮例菜色,另有重陽花糕之類的應景吃食。雖是宮裡宴席上常擺的,並不新鮮,但今日她為著早上侍奉皇帝出宮,也早起了幾刻,這會兒很有些胃口,一旁穆秋蘭便就看著皇后眼色佈菜。宴席間,蕭清婉間或同宸妃、惠妃碰盞說笑,同貴妃卻就只是虛應了。
待宮人上了一品官燕,東南角上的一桌,梁美人因被湯水濺了裙子,就讓侍婢扶著要去更衣。才走至門口,貴妃便叫住了二人,望著梁美人身旁的宮女,道:“梁妹妹身邊這位宮人,瞧著好生面熟,倒似是本宮宮裡出去的人?”那宮女見貴妃問著自己,嚇得全身直哆嗦,膝蓋一軟就跪在了地上。梁美人低著頭,低聲道:“是這是宸妃娘娘賞給嬪妾的。”貴妃便望著宸妃,朱唇微勾道:“若本宮不曾記錯,這婢子是本宮打發到浣衣局去的?”宸妃亦笑道:“貴妃姐姐難道忘了?日前本宮同姐姐說,鍾粹宮裡針線上缺了人手,姐姐說讓本宮自行著人去內侍省說了就是。內侍省就送了這丫頭過來,改了名字叫杏兒。本宮用了幾日,覺著她倒是乖覺伶俐,女紅也好。後來聽著梁美人那兒要人縫製孩子衣衫,就打發了她過去,不知她竟同貴妃姐姐有什麼淵源。這些事兒,本宮都曾著人去跟姐姐提過,姐姐竟忘了不成?”貴妃聽了,也就淡淡一笑,道:“本宮這記性,竟是越發的不好了。這丫頭也當真好命,已是去了浣衣局,竟還能再到主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