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2 / 4)

小說:十二生肖戾氣轉 作者:圈圈

必甚均平,不拘多寡,必人人遍及,使嘗其味,朕用膳時使人有所往,必留以待其回而與之食。青海臺吉來時,朕閒話中間問伊等舊風,亦云如是。由是觀之,古昔所行之典禮,其規模皆一,殆無內外遠近之分也。

節儉廉潔用度不奢

訓曰:朕所居殿現鋪氈片等物,殆及三四十年而未更換者有之。朕生性廉潔,不欲奢於用度也。

取笑必然自招

訓曰:大凡殘疾之人不可取笑,即如跌蹼之人亦不可哂。蓋殘疾人見之宜生憐憫。或有無知之輩見殘疾者每取笑之。其人非自招斯疾,即招及子孫。即如哂人跌蹼不旋踵,間或即失足,是故我朝先輩老人常言勿輕取笑於人,「取笑必然自招」,正謂此也。

待前朝厚得天下正

訓曰:明朝十三陵朕往觀數次,亦嘗祭奠。今未去多年,爾等亦當往觀祭奠。遣爾等去一兩次,則地方官、看守人等皆知敬謹。世祖章皇帝初進北京,明朝諸陵一毫未動。收崇禎之屍,特修陵園以禮葬之,厥後親往奠祭盡哀。至於諸陵亦皆拜禮。觀此,則我朝得天下之正,待前朝之厚,可謂超出往古矣。

涵養仁愛戒除躁忿

訓曰:凡人平日必當涵養此心。朕昔足痛之時,轉身艱難。足欲稍動,必賴兩傍侍御人挪移,少著手即不勝其痛。雖至於如此,朕但念自罹之災,與左右近侍談笑自若,並無一毫躁性生忿,以至於苛責人也。二阿哥在德州病時,朕一日視之,正值其含怒,與近侍之人生忿。朕寬解之,曰:「我等為人上者;罹疾卻有許多人扶持任使,心猶不足。如彼內監或是窮人,一遇疾病,誰為任使?雖有氣忿向誰出耶?」彼時左右侍立之人聽朕斯言,無有不流涕者。凡等此處,汝等宜切記於心。

命由心造福由己求

訓曰:人之一生雖雲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如子平五星推人妻財子祿及流年月建,日後試之多有不驗,蓋因人事未盡,天道難知。譬如推命者言當顯達,則自謂必得功名,而詩書不必誦讀乎?言當富饒,則自謂坐致豐亨,而經營不必謀計乎?至謂一生無禍,則竟放心行險,恃以無恐乎?謂終身少病,則遂恣意荒淫,可保無虞乎?是皆徒聽祿命,反令人墮志失業,不加修省,愚昧不明莫此為甚。以朕之見,人若日行善事,命運雖兇而必其轉吉;日行惡事,命運縱吉,而可必其反兇。是故「命」之一字,孔子罕言之也。

嘉言善行在於經書

訓曰:《易》雲:「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多識前言往行要在讀書。天人之蘊奧在《易》,帝王之政事在《書》,性情之理在《詩》,節文之祥在《禮》,聖人之褒貶在《春秋》,至於傳記子史皆所以羽翼。聖經記載往績,展卷誦讀,則日聞所未聞,智識精明,涵養深厚,故謂之畜德,非徒博聞強記,誇多鬥靡已也。學者各隨分量所及,審其先後而致功焉。其蕪穢不經之書、淺陋之文,非徒無益反有損,勿令入目,以誤聰明可也。

因書以知理則理有實用

訓曰:聖賢之書所載皆天地古今萬事萬物之理,能因書以知理,則理有實用。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盡千古之遠。世之讀書者生乎百世之後,而欲知百世之前;處乎一室之間,而欲悉天下之理,非書曷以致之!書之在天下,五經而下,若傳若史,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與物,固無一事之不具,亦無一理之不該。學者誠即事而求之,則可以通三才,而兼備乎萬事萬物之理矣。雖然書不貴多而貴精,學必由博而致約,果能精而約之,以貫其多與博,合其大而極於無餘,會其全而備於有用。聖賢之道豈外是哉?

鑑古知今庶可寡過

訓曰:朕自幼好看書,今雖年高,萬幾之暇猶手不釋卷。誠以天下事繁,日有萬幾,為君者一身處九重之內,所知豈能盡乎?時常看書知古人事,庶可以寡過。故朕理天下事五十餘年無甚差忒者,亦看書之益也。

用人不疑開誠佈公

訓曰:好疑惑人非好事。我疑彼,彼之疑心益增。凡事開誠佈公為善,防疑無用也。

最忌殺戮仁斯仁至

訓曰:朕自幼登極,生性最忌殺戮。歷年以來惟欲人善而又善。即位至今;公卿大臣保全者不記其數。即如幼年間于田獵之時,但以多戮禽獸為能。今漸漸年老,圍中所圈乏力之獸尚不忍於射殺。觀此則聖人所言「我欲仁,斯仁至矣」之語誠至言也。

天地好生不得肆情烹膾

訓曰:飲食之制,義取諸鼎,聖人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