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少必須不反對我們的統治。六來,可以儲備一些糧食,防備糧道出現問題。”
一片沉默,王錫爵先說話:“大人說的很有道理。此城居民無外乎兩種,一是天主教,二是東正教。如果想長久管理的話,道教或者是中國佛教的信徒在此地生活的不能少於三成。否則”
李如松問:“去哪找三成的明人?”
王錫爵撫須回答:“八萬廂軍解甲歸田。”
廂軍自然是擁護大明的統治,而且都是孔武有力的人。為了保持這糧道,動用了西北軍道和他路抽調的廂軍達到三十萬之多。這裁減八萬廂軍必然會對後勤造成相當大的麻煩,但是對明長久統治卻有莫大好處。
“結婚生子,永鎮大秦。”常智光看帳內各人道:“但這事一時瞞得住,將來,或者是歷史肯定瞞不住。而且此事傳到國內,我們幾人也是要解甲,甚至可能是歸天。”
馬千乘長出口大氣道:“末將負責找替死鬼。”
常智光對王錫爵道:“王大人,你忠心大明我知道。我也知道你定然會把此事如實上奏。不過,此事只能是皇上一人得知,否則幾十萬士卒辛苦半年的成果,可能被全部抹殺。”
王錫爵拱手:“常大人,下官有分寸。”瓦刺還好,中原和少數民族常有拉鋸佔領,而且受到中原文化薰陶很深,當地百姓比較容易接受,即使這樣也偶爾會有部族反明事件。而今這土地孤懸海外,統治著信仰、習俗完全不同的人,三比七的比例,其實已經非常低了。
常智光點頭:“就這麼定了,麻煩王大人準備遷徙廂軍和遷移周邊居民補充城內。另外一方面約束攻城軍士,黃金議事宮最好留著。馬將軍辛苦,請連夜做一份作戰計劃書,一些事別寫在裡面。”
見常智光、王錫爵等人離開。
一邊的章欄忙道:“馬將軍,為什麼不阻攔,我大明王師”
李如松打斷反問:“章欄,你知道不知道曹『操』將人肉充為軍糧?你又知不知道三國之後,五胡為什麼會『亂』華?屠城,即使在中原歷史,也屢見不鮮。你自己要反思一下,如果不是你部下英雄救美,為何我們會囤積重兵在此,為什麼會有這些麻煩事?”
馬千乘點頭:“此處不比中原各方,他們信仰完全和我們不同。如果不屠城,就無法真正佔領,不佔領則無法同化,無法同化,我們就站不久。章欄,把你屬下那個無視命令、英雄救美的副將叫來。”
“是!”章欄猶豫了一會,終於是答應下來。
章欄出來,卻看見常智光在帳外沒走,而是靠著土牆看西面。章欄上前招呼:“大人?”
“章欄,你是不是覺得我不再是曾經打瓦刺的那個西北監軍?”
“恩。”章欄點頭。
“一將功成萬骨枯。”常智光勉強笑下:“記住,你不趁自己強大欺負別人再強大自己,就要在別人強大時候被欺負。這塊土地在地中海的邊緣,又是黑海的進口,左掐歐洲,右連亞洲。如果大明能佔據此地一百年,大明可強一百五十年。佔據此地五百年,大明可強八百年。如果能佔據一千年,則蔭及大明萬代子孫。章欄,我們拿的、花的都是大明老百姓的錢,有些事即使不想做,還是要做的。也許他們暫時不會知道有什麼好處,或者以為就為了絲綢之路,但將來他們會知道,這地方遠遠不是絲綢之路那麼簡單。”
“我明白,如果就為了絲綢之路,大人還有萬種辦法可以選擇。”章欄道:“為將者,自然是為國為民,忠君報國。大人放心,即使心有疑慮,但軍令如山,章欄還是會做的。”
常智光揮手:“你去吧。”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第192章 殘酷的屠城
第192章 殘酷的屠城
大多數人都知道戰爭的意義是因為直接或間接的利益,可大多數人不很清楚戰爭中屠城的意義。行文至此,筆者覺得有必要談談戰爭中屠城的意義,不然會有損本文主角常智光的形象,當然,也是為了揭開一角戰爭背後的遮羞布。
我們如果讀過歷史,就知道歷史上的屠殺太多了,從商都殷墟到秦代的白起坑俘,明代的朱元璋血洗湖南到清代張獻忠滅成都,又從清代的揚州到現代的南京大屠殺,動輒殺人數十萬甚至逾百萬,不勝列舉,屠城的事件總是伴隨著大型的征戰發生,似乎每次大家都以侵略者的殘暴、野蠻和血腥來解釋,但是對於這背後的必然『性』卻沒有思考。
對於征伐的成功,首先要考慮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