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大家都佔不到什麼便宜,但大明卻多了兩樣秘密武器。第一是馬千乘這名將領,第二就是火『藥』武器的第一實戰。馬千乘已經針對火器設定出了陣形,比如分了擲彈軍、破城軍、防禦軍三個專門兵種出來。馬千乘上表說,自己可以戰勝超過一倍的敵人。
安國商業協會有意思在瓦刺發展的,開出底線和希望發展的專案,由蘇千總結後來和常智光商量。總的看主要兩種情況,一是圍繞在種植業、皮革這兩大塊,二是邊境辦場,專門對明北和對韃靼貿易生產基地。
至於零售市場、飯莊等建設興趣不足,大家表示沒有興趣要這些芝麻。這邊生產沒有合夥『性』質,因為周邊沒有有實力的商人。但利益也是顯而易見,交通路程短、人力資源廉價,佔領區低稅。這裡場子一旦興旺起來,將覆蓋西安府、蘭州府,甚至是東西兩路軍需。
簡單來說一塊磚頭如果從安國拉到韃靼邊,各種成本價格就達到了三文。而在邊城,人力廉價,土地充裕、稅收低廉,路程較近,拉到韃靼邊成本僅僅一文。即使是從邊城反傾銷安國,成本價也不過兩文。以邊城為中心建場,將有非常重要的銷售覆蓋面積。
當然你要去蘭州府辦場距離韃靼邊境還更近,但是除了距離差價,其他因素就差了很多,並且如果不是和當地人合股份開場子,麻煩也是多多。簡單說這地方就叫無主之地,但話也說回來,這邊城辦場風險也頗高,最主要就是軍事衝突。不過這些投資的錢雖然有賭博『性』質,但能上蘇千名單都不是窮家,輸得起也玩得起。
常智光和蘇千商量後,將安國錢莊資金北調,重點佈設在興元府到真定府一線錢莊之中,做為啟動的儲備資金。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第130章 出兵往瓦刺
第130章 出兵往瓦刺
年節後,這些事就上了程式。還沒過元宵,初十左右蘇千任命了代理ceo後,自己和常智光一起北上,股東們暫時不去,蘇千得到允許,將靈活把握這些股東們承諾的資金。
隨行的除了何勇和白蓮還有二十名衙役,這些衙役多從事文案工作,讓他們去不是去殺敵,而是兼職當帳房、招募人手等一些瑣事。
到了東京,按照聖旨調了三百禁軍為監軍的衛隊,而衛隊長是朱玉身邊的內衛,任職在東京禁軍的營指揮使,名為劉挺,是常智光的熟人。這當使節可以沒排場,但是當監軍不能沒排場。而且還有講究,如果常智光非正常死亡,衛隊所有人有可能都要陪葬,這點在軍隊中是普遍的認識,將領的親兵在將領死亡後,如能奪回屍首,罪減一等,如果沒有,一般都是處死。
劉挺三十不到,但是生『性』豁達,這趟對他來說是美差,他就不相信常智光沒事會跑到敵陣中去。按照俗成,常智光這樣的監軍一般距離戰場不少於一百里。到時候即使常智光想壯烈,只要自己一聲令下,幾個禁軍捆了常智光就跑路,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身為衛隊還有兩個職責,記錄戰場真實動態,還有就是起到一定的監視監軍的作用。
常智光就是感嘆,身為一個八品官,一直領導著彭子晨也就算了,現在還領導著京城實權派軍事將領。和韃靼那邊比,還是大明比較實在,韃靼那邊都是浮雲,有官無職。
到達永興軍路的大原府後開始轉道,這太原府直北上韃靼邊,官道甚為好走,而轉到秦鳳路則不然。由於短時間的頻繁運輸物資、兵馬,這條本就有點垃圾的路現在就更為垃圾。不過在人力勝天的冷兵器時代,是沒有機械化部隊,有畜生有人力,除了走的不舒服外,除非下大雨,否則運輸還是能保證的。
而且京兆府在去年已經派人開始修補這條官道,加固橋樑。要麼說,打仗其實不是一家一戶的事,不動則已,一動則發全身。
瓦刺,就是蒙元時期的斡亦刺,居住在今蒙古西部和蘇聯境內的薩彥嶺、唐努山一帶,被稱作西蒙古。明初統治瓦刺的首領叫猛可帖木兒,他死後,瓦刺由馬哈木、太平、把禿字羅三人分領。
當東部蒙古大汗由於遭受明朝的軍事打擊和統治階級內訌而日益衰敗時,戰『亂』較少的瓦刺乘機崛起,企圖奪取整個蒙古地區的統治權。在這場鬥爭中,瓦刺和東蒙古是對立的兩方,而明朝扶此抑彼,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明代時瓦刺活動在準噶爾盆地周圍,興盛時曾西征中亞、北隸乞兒吉思,佔據了整個新疆。他們在明初雖已歸附明朝,但實際上卻是活躍於明朝和東、西蒙古間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到明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