曄突然想起了數學課上的一道題,“池子的上水管和排水管同時開啟,得多久才能把一個水池灌滿。”這麼神奇的習題在李家集變成了現實。在山下水管的盡頭,是新修的一個多層水池。從正上方看下去的話,這是一個同心圓的模樣。有幾道階梯提供了群眾登上這個層狀水池。引來下的泉水注入水池的頂端,溢位來的水逐層把下面的一層層水池注滿,最後流淌出來的水才進了一個地上挖出來的池塘。而池塘的水注滿之後,又順著一條挖出去老遠的溝,流入了遠處的小溪。
這種安排不僅保證了村民總是能夠從靠上的水池中得到乾淨清潔的飲用水,較低層面的水池可以用來洗衣服,取用無須那麼幹淨的水時,直接用桶在下頭打水即可。花費了這麼大心思的水池,修建的時候村民們多數在看熱鬧。結果建成之後,無須說明,村民們就自然而然的看出了門道。他們取用自家飲用水的時候,從來都是從最高的水池中取用。
而排水溝在雨季中也起到了效果,雨水順著排水溝滾滾而去,根本沒有出現積留的問題。村民們是不吝於讚美的,但是他們卻吝於自己的體力。只要是給自己幹事謀福利,村民們絕對熱情洋溢,凡是給工作隊或者給李家集集體利益乾點什麼,那就要從者寥寥。只有“評理”的時候,村民才能想起工作隊來。每次“評理”就是一場幾乎令人發瘋的絮叨與爭吵。
只在李家集待了幾個月,姬曄就覺得自己的精力彷彿被這貧困山區抽的乾乾淨淨。她實在看不出“這地方不錯”在哪裡。
“李隊長,你就準備一輩子在這地方麼?”姬曄帶著明顯的不滿說道。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