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日,貴妃和賢妃出了月子,合宮向皇后娘娘請安。
“臣妾請皇后娘娘安。”
皇后:“都起來吧,此次選妃宮中開銷甚巨,日後後宮嬪妃需節儉,畢竟如今黎民百姓還在受苦。”
淑妃:“臣妾一直謹記娘娘教誨,臣妾請皇后娘娘為臣妾做個見證,臣妾從即日起,不再用進貢的綾羅綢緞,只穿蘇繡的素服,不奢侈華貴。”
“臣妾與淑妃一般,不穿著雍容華貴,淡妝樸素。”
皇后:“既然如此,那各宮除太皇太后與班昭儀不變,其餘嬪妃月銀減半、綢緞金器減半,眾妃實乃善舉,所以本宮決定,七月初九眾妃與本宮一道出宮施粥,開倉賑災。”
“是。”
施粥那日,百姓都對皇后與眾妃絕口稱讚,皇后:“昭儀,你有身孕,就坐在旁邊喝酸梅湯就是了。”
班昭儀:“娘娘,這怎麼好?您與後宮姐妹都在勞累,臣妾怎麼能坐著?”
皇后:“沒事,你如今懷著皇嗣,不宜勞累,你還是歇著吧,畢竟,皇嗣為上。”
皇后此舉都有不少的大臣都在讚揚,禮部尚書:“陛下,臣以為,皇后娘娘此舉乃是大賢,臣也願捐出大米施粥。”
“臣等也願捐糧。”
大長公主:“陛下,本宮願捐一座糧倉,為救黎民百姓。”
陛下:“大長公主與曲尚書都是國之棟樑,朕希望眾卿也能善舉施粥,也能為天下略盡微薄之力。”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
下朝後,來到順德宮,陛下:“皇后啊,你的這個提議,朝中大臣都極力遵詔。”
皇后:“臣妾只是略盡微薄之力,哪裡比得了陛下文韜武略?”
陛下:“皇后,你就別謙虛了,你能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為朕分憂,又能替朕出謀劃策,真是朕的好皇后啊!”
皇后:“陛下,臣妾為您分憂也是為了太皇太后,陛下,您有所不知,臣妾昨日去給太皇太后請安,發現太皇太后有幾聲咳嗽,請了太醫來看,只是說太皇太后著了些許風寒,但臣妾看他有所隱瞞,回了宮後又召見了太醫來問話,在臣妾的逼問下,他說,太皇太后已經患了癆症,已經病入膏肓了,所以陛下還是多去陪陪太皇太后。”
陛下:“這麼大的事,朕怎麼不知道?那太醫署也太放肆了。”
皇后:“陛下息怒,臣妾看,應該是太皇太后故意隱瞞的,為的就是不讓陛下您分心朝政。”
陛下:“太皇太后不僅是朕的骨肉至親,她從小撫養朕,是朕最親的人,太皇太后歷經四朝,她也是昌帝、景帝、興帝和瓏帝朝最傑出的女政治家,朕雖然已經親政了,但也少不了她的幫助。”
陛下說著就哭起來了。
皇后:“陛下,臣妾記得齊王妃醫術高超,也許她有辦法治好太皇太后。”
陛下:“對啊。來人,傳齊王妃入宮覲見。”
見到聖駕後,齊王妃:“臣婦請陛下、皇后娘娘安。”
陛下:“平身,今日召皇嬸來是想讓您協助太醫治好老祖宗的癆症,若皇嬸能治好老祖宗,朕必定讓皇妹享有公主的尊位,也會指一個好人家。”
齊王妃:“陛下,其實您不必如此說,臣婦也會治好太皇太后的。元太醫, 同本妃說說,太皇太后的脈象如何?”
元太醫:“回王妃,太皇太后的脈象虛滑無力,腎臟已經開始衰竭,微臣才疏學淺一直用藥吊著太皇太后的性命,估計能撐到明年冬天。”
齊王妃:“本妃清楚了,等會兒本妃會開一副藥方,讓太皇太后先吃著,再命司藥房給太皇太后準備藥泉,不過,太皇太后年紀大了,光靠這些也是沒有太大的作用,以後太皇太后的三餐膳食都換成藥膳,每日的糕點都上一些養生的棗泥山藥糕或藕粉桂花糖糕等,有助於太皇太后恢復。”
按照齊王妃這麼做了一段日子,太皇太后的身子好了一大半了,陛下也按照承諾,封了玉陽鄉君沈雨初為端順公主。
只是宮中有一事不解,自從班昭儀有孕後,無論陛下寵幸哪位嬪妃,都沒有身孕。
轉眼間,班昭儀也臨盆了,生了皇三子,儀王出生那日,陛下十分欣喜,晉封班昭儀為昭妃,賜居衍興宮為一宮主位。
這日,合宮給皇后娘娘請安:“各位妹妹們也要努力了,按我朝祖制,貴妃可封四位,妃可封八位,如今貴妃位上僅有姿貴妃一人,妃位有五人,希望各位妹妹早日為皇家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