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3 / 4)

使這裡成為西藏高原上還保持著原始狀態下的一個“孤島”。名特產品主要為野生果類和天麻、三七、鹿茸、靡香、猴頭、胡黃連等。礦產資源基本上還是未被普查的處女地。

因為地勢隱蔽,墨脫被稱為“隱藏在雲霧、雪山、密林中的人間絕域”、“地球上的最後秘境”,從前去墨脫,必須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雙腳長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這天堂般美麗地方的道路如同煉獄,江兩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洶湧,許多路段是在峭壁上鑿成的天險,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萬丈深淵;山口處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皚皚,沿途是猝不及防的雪崩、驟雨、飛石、泥石流諸多艱險。

自墨脫解放以來,政府曾選定了五條修路路線,並付諸了行動。但因多方原因,最終未能讓汽車順利駛進墨脫。許多專家經多年勘察,得出的結論是:墨脫處於喜馬拉雅斷裂帶和墨脫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發地帶,加之墨脫的氣候潮溼多雨,使得墨脫實現通車的願望困難重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全程一百四十一千米的扎墨公路建成,這條耗巨資修成的公路,只開進過一輛汽車就宣佈報廢,而這輛車開到墨脫後就成了永久的“文物”。公路上長滿了灌木和雜草,許多路段路基已坍塌,有的地方已成了巨大的滑坡面,路上架設的橋樑僅剩下一些鏽蝕的鋼架。

當地人民步行出入墨脫的路歲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米林縣派鄉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多雄拉山口,沿多雄拉到墨脫的背崩鄉後,逆雅魯藏布江北上至墨脫縣城,全程約一百一十五千米,步行需四天時間。這條路在每年的六到十月份可以通行;另一條是從波密縣沿扎墨公路行走,全程一百四十一千米。由於嘎龍山的阻擋,這條路只能在每年的八到十月初山上的冰雪融化後才能通行到八十千米處,然後步行兩天到墨脫縣城,其他時間只能翻越海拔四千六百四十米的嘎龍拉山口,正常情況下步行約需五天時間。

墨脫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細弱如幾縷輕紗,緩緩地從石壁上飄落下來,水珠被巖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縷縷霧氣,飄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聲悅耳,四季不涸,十分壯觀。在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觀”之稱的大拐彎瀑布外,有高達四百米的汗密瀑布,有從懸崖絕壁倒掛的老虎嘴瀑布,有云崖飛瀉的地東瀑布,有云霧繚繞的背崩瀑布,有銀絲綵帶飛舞的拉格瀑布

墨脫縣汗密瀑布位於墨脫縣背崩鄉汗密站,瀑布三層相疊,落差高達四百米,又名“三疊泉”,第一層是從高入雲端的雪峰中直瀉而下,激起滿谷的水霧和轟鳴;第二層是從高處的綠樹叢中緩緩流出,然後又急速而下;面寬水急的第三層瀑布斜衝到一巨石上,曲折而瀉,一直到多雄河,形成一個個深潭;老虎嘴瀑布瀑布凌空而瀉,象銀河倒懸,墜至半空,忽被峭石攔腰斬斷,剎時雪浪飛濺,宛如千萬串斷線的珍珠,紛紛揚揚,沿懸立千紉的絕壁陡然下墜,落進不見底的深淵,發出驚天動地的狂嘯,而河水卻象兇猛的野獸在咆哮,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彷彿整個峽谷在顫動,每到日落西山,老虎嘴彩虹繚繞,雪峰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奇勝不可名狀;背崩瀑布冬天水量小時,嫵媚秀麗,輕輕下瀉,深沉悠揚;夏天水量增大,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魄,恰似巨龍出山,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周圍一帶經常處於霏霏細雨中,成為別緻的“匹練掛遙峰”。

珞巴人居住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嶺之間,數百條江河水流湍急,多數流速超過十米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佈滿河床,兩岸陡峭,除少數平原處溪流架有木橋外,絕大多數是藤索橋或藤溜索,舟船僅在下游使用。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對接成所需要的長度,拴在兩岸的樹上,有一個硬藤做的圓圈套在八根藤條上,過江時,人鑽入硬藤圈內,放在腰部,臉朝上,關向彼岸,雙手抓信藤條,交叉用勁拉藤,雙腳配合向前。爬這種溜索相當吃力,跨度越大越費勁,一條長八十米的溜索需要三十分鐘才能滑過去。

藤索橋是一奇特的橋,沒有橋墩,不用木板,一個鐵釘也找不到,整橋用的是白藤,珞渝的原始森林裡生長著多種藤本植物,其中白藤較多,常綠本植物,莖蔓細長,有四十米高,柔軟而堅韌,它是編織籃、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橋的原料。一般兩百米長的索橋,需要約合三千六百公斤的藤子。修一個索橋需要二十人,歷時十天才能竣工。

首先將藤子一劈兩半,不能用整根藤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