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2 / 4)

沒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楊牧之將手上的煙弄熄,目光再一次望向那兵馬俑,腦海之中突然想到以前看過的一些關於秦始皇兵馬俑的資料。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三十多千米的臨潼區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從十三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三十八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一千五百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二百三十米,南北寬六十二米,深約五米,總面積一萬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佈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五米左右的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檔的過洞中。

一九七四年三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兩千多年前的秦俑寶藏,一九七五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三日下午一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後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兵馬俑多用陶冶燒製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先燒後接,有的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豔和諧的彩繪,在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區域性還保留著鮮豔的顏色,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鐘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壯、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髮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一號坑的發現,緣於一九七四年三月,秦兵俑面世,當時西楊村農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剛好開在一號坑的東南角,一九七四年七月中旬,由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臨潼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進駐秦俑坑工地,隨著工作範圍的不斷擴大,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八年,考古隊又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方面的人員,新生力量的加強,各項工作的開展,使考古隊一時顯得異常熱鬧,一號坑發掘工作全面開展,十多個修復組展開對兵馬俑的大規模修復。

二號俑坑發掘,如果說一號坑的發現,是農民打井偶然發現的話,二號兵馬俑坑則是考古工作者經過鑽探的科學發現。這裡邊就沒有那麼多的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了,一九七六年四到五月間,考古隊在一號坑的東端北側有目的的鑽探工作中,於四月二十三日又發現了一個兵馬俑坑。

二號坑保護大廳竣工後,正式的科學考古發掘工作就要開始了,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二號坑保護大廳內舉行了隆重的二號坑開工典禮,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親臨現場,宣佈了二號坑發掘工作的正式開始,為了保證這一重點考古工程的科學化、規範化,國家文物局專門成立了二號坑專家組,以指導考古發掘工作。

三號坑的發現,同二號坑一樣,是考古隊經過鑽探的結果,繼一、二號兵馬俑坑之後,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一日,又在一號坑西端北側二十五米處,鑽探發現了一個陪葬坑,根據發現的先後,編號為三號坑。

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九十六米,南北寬為八十四米,總面積約為六千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佈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是三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二號坑建有一點七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有陶俑陶馬一千三百多件,戰車八十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四個斜坡門道,北邊有兩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佈局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六十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一百六十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採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