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3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蝴蝶的出走

北地的地域特點決定了農業種植的難度,以及收穫量不及南方,所以朕也不搞一刀切,由戶部定出南北省份,然後以此定賦稅。”朱永興伸手指了指易成,隨後示意宣旨官繼續朗讀。

“北地地租擬不得超過全年主產品收穫量的兩成五。南地地租擬不得超過三成五,北地入官半成。南地入官一成,此亦包括在地租內。租種土地者需按時納租,欠繳兩年地租地主可以解僱”

“北地所收逆田作為公地,公開出售,擁有戰爭債券者優先,並享有優惠。地價暫定為耕地主要農作物正產品全年收穫量的二點五倍。由承領農民分十年二十期平均攤還,不必負擔利息;若擁有戰爭債券,則地價可為兩倍全年收穫量,可分十五年平均攤還”

“宗室與在職官員可自由購買土地,所收賦稅必須按照朝廷法令。如有違反,革職問罪,絕不寬恕”

宣旨官的聲音在殿中迴響,眾位大臣認真聽著,琢磨著其中的關鍵。

首先,朱永興劃了一條起跑線,只要你想種地,便可以不付現金和實物而先獲得田地,然後再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攤還。而且還特意規定了擁有戰爭債券者的優惠,正是鼓勵民眾踴躍購買、支援國家的意思。

其次,以法律條例限定租額,使得過分剝削成為觸犯法律的犯罪行為,以保護佃戶的利益。同時,地主仍能收取一部分,生活有著;而且,稅額定為分成制,官府和地主不再能夠任意盤剝,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將普遍提高。

最後則是放開了對官員和宗室購買田地的限制,只要剝削有度,對生產資料的投入主要還是要著落在地主身上。添置耕牛、修渠挖井、農具更新等等,產量高了,按照分成制,地主也會增加收益。

在封建社會,特別是農業社會,土地作為財富這一觀念,在人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強力抑制兼併,倒不如用法令約束,這樣更能適應人們的思想。起碼在殿中的官員心中,他們對這一政策是歡迎的。

“殿中諸卿多是南人,朕雖不分南人、北人,皆唯才是舉,然亦要告誡一二。”朱永興的目光轉為凌厲,在殿中掃視了一圈,在鴉雀無聲中朗聲說道:“南方氣候適宜,人口眾多,朕知道很多地方的田租竟收到五成以上。如果法令一出,很多地主豪紳怕是要痛得如同割肉,暗中罵朕了。然汝等是朝廷官員,國家棟梁,朕希望你們不會象那些貪婪無度的短視之徒,希望你們作好表率,並監督親眷,將此善政推行下去。”

“陛下英明,此善政可使國家長治久安,江山永固。”戶部尚書易成上前恭身奏道:“些許小人貪鄙,自有國法處之。”

“易卿甚得朕心。”朱永興誇讚了一句,拍了拍桌案上的一沓奏摺,說道:“這些是各地督撫的奏摺,皆是擁護此善政的。要朕說,慎初易,保終難。之前是禁止,現在放開,朝廷官員自然會為以後多了進項而高興。但時間久了,便難免有人抱怨收之少也,有人會挖空心思鑽空子,以致加重盤剝。朕在這裡要說明,這善政既是要使國家長治久安,便要行之久遠。朕,朕的兒子。朕的孫子,世世代代都要遵循。誰敢以身試法,哼哼,朕雖寬厚,然國法無情,眾卿當慎之。誡之。”

正如朱永興所說,一放開禁制,官員們自然歡喜,但怕就怕時間長了,難免就有人貪念大起,以身試法。而且,這次土地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農民而不是地主,在江南所遇到的阻力是可以想見的。但朱永興敢於在此時推出,便做好了排除障礙的心理準備。官僚受益了。宗室受益了,農民受益了,只剩下地主,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永曆退尊號、歸藩的上奏已經允准,並且也搬到杭州,遠離了朱永興。雖然不把永曆當回事,但這到底讓朱永興心懷一暢。為了支應北地的決戰,他也加快了自己的計劃。斷然推出土地新政,以得到更多百姓的支援。而且。對於土地的渴望,並不只是農民。相對於收地租這種最為穩妥的收益,以及怡然養老的選擇,很多人都對此極為嚮往。

而北地經過戰亂,經過八旗的圈佔,能被政府收為公地的數量是極為龐大的。如果將其轉換為戰爭所需的資金和物資,也就差不多解決了目前的困難。況且,朝廷還有其他的舉措。

“既然握有戰爭債券便有優惠,那咱們張家也應該買些田地,為子孫後代計。這也是個安穩的辦法。”張川天將明發的詔書讀了一遍又一遍,又盤算思索了半晌,終於下定了決心,“甘、陝、晉、豫、魯、遼,還有蘇省的一部分皆屬北地,若是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話,離江南也不是太遠,經營也比較容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