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3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蝴蝶的出走

更有安全感。長矛兵呢,即便不是抵擋騎兵。在肉搏和衝鋒中也更有威懾性。

在戰爭中,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沒有缺點的,可以保證百戰百勝。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那便需要合理地調配,儘量地彌補。火槍方陣的威力不言而喻,但也不是完美無缺。犧牲些火力強度,保證戰鬥的平穩取勝,保證每支部隊都能夠被放心地使用。這便是馬寶等人處於更高位置的考慮。

“兜殺敵偏師的任務還是交給第一師吧!”馬寶沉吟片刻,稍有些無奈地說道:“補齊兵員。再多配備火炮,攻克敵營寨後便讓他們出發,讓他們有時間在合適的地形設定陣地,以逸待勞,取勝當無問題。”

吳三省表示同意,目前來講。也只有用第一師去迎戰清軍的偏師,才讓他們更覺把握。猶豫了一下,他又開口說道:“是不是也給第一師配置長矛兵,或調劑一披重甲?”

魏君重年輕,自有一顆驕傲的心。對自己,對屬下的軍隊,命令第一師配置長矛兵多少顯得有些瞧不起。

“商議一下吧!”馬寶也頗為謹慎,畢竟第一師隨著魏君重東擋西殺,如何配置,如何佈陣,魏君重比他們更瞭解自己的兵將。

事實證明馬寶和吳三省的擔心有些多餘,不等他們在戰後商議,魏君重和許名臣已經主動找來,提出了配置長矛兵和請拔重甲的想法。

雖然在野戰中獲勝,魏君重和許名臣也看出了問題。正面交鋒,再加上滿蒙八旗人數不多,這也是能夠取勝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這樣的勝利是有水分的。而滿蒙八旗的精準騎射,以及超強的機動性和衝擊力,也使魏君重和許名臣感到了心驚。

用長矛兵阻遏敵騎的衝鋒,然後再用火槍兵將失去速度的騎兵在陣前射殺,這或許是最為穩妥的取勝之道。畢竟明軍兵力佔有優勢,在火力上也要超過冷兵器為主的滿蒙八旗。

“請王爺給末將一個機會,再戰八旗鐵騎。”魏君重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如果能再調一部炮兵助戰,末將有把握擊敗敵人。”

“等攻下敵軍營寨,炮兵可全部調給你部。”馬寶心情大好,慷慨地答應下來。

“末將只需要便於攜帶的火炮,重炮——”魏君重欲言又止地婉拒。

“重炮就要發威了,你卻不要?”吳三省調侃了一句,伸手一指,不遠處的炮兵陣地上人喊馬嘶,攻擊很快便要開始了。

閩省成為了明清交戰的主要地區,不僅僅是陸地,海上也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漳州岌岌可危,福建提督馬得功奉總督李率泰之命率福、泉州水師,又調同安水師,大小戰船共四百餘艘前往漳州解圍。

在金廈海面,馬得功所部與明鄭聯合水師展開了一場決定性的海戰。明軍水師由靖海侯鄧耀親自指揮,鎮海伯楊彥迪、凌海伯陳上川親自督戰,利用船大炮多的優勢,直衝敵陣,左右開火;鄭軍猛將周全斌則指揮所部,發揮快艇靈活機動的特點,運用群狼戰術,集中數艘戰船的優勢兵力,對陣勢混亂中的清軍戰船實行各個擊破。

大海戰激烈而不慘烈,明鄭聯合水師無論從戰船數量和質量,還是官兵的作戰能力,都超過了清軍拼湊的水師部隊。

最終,清軍水師大敗,福建提督馬得功被圍,投海而亡,成為清軍在海戰中陣亡的最高階將領。

至此,清廷再無可與明軍或鄭家相抗衡的水師,廣闊的沿海地區袒露無遺,到處都可能成為明鄭兩軍登陸攻擊的選點。(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六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

在清軍的將領中,施琅無疑是最熟習海戰的。同時,他對自己海上指揮作戰的能力也深具信心。而早在增援漳州的決策前,清軍是準備讓施琅率部出征的,但施琅不合時宜地委婉提出的一個要求,卻使清廷加深了對他的猜疑,使他再無機會征戰海上。

以一個總兵的身份要求專征權,恐怕也只有施琅才做得出來。當然,施琅要求專征權,除其好勝之性格使然,希望能獨擁大權外,更重要是從此次戰役的全域性考慮,並吸取了上次攻打金廈慘敗的教訓。

達素率清軍大舉攻廈,卻幾乎全軍覆沒,不習海戰、不諳風汛潮汐,特別是指揮權落在不具備海戰能力和經驗的將領手中,是其遭受慘敗的主要原因。再縱觀此次增援行動的將領,耿精忠、李率泰、馬得功等人雖與鄭軍征戰多年,但都不具備指揮海上作戰的能力,黃梧雖習海戰,卻能力不足,且被困於漳州。

但這些人的權位都重於施琅,施琅沒有專征權,一旦發生意見分歧,在瞬息萬變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