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竹林深處,一幢小宮殿出現在眼前,宮人引著眾人一個個依次入內。各人待眼睛適應殿內的光線,卻見朱永興坐在殿內正中,下首是吳三桂和兩個兵部主官。當下由匡國公皮熊帶頭,各人高聲報名,準備下跪行禮。
“眾卿以軍禮拜見即可。”朱永興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賜座,上茶。”
眾人免了跪拜,心中還有些不安,侷促而拘謹地落座,眼觀鼻,鼻觀口,都是默不作聲。
“在大殿召見,怕你們侷促,到了這裡,自可放鬆一些。”朱永興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心裡忠君愛國,卻也不在這表面的禮數上。”
“聖上,這禮不可廢。”吳三桂在旁說道:“聖上雖是仁厚,然為官者豈可不知輕重?”
朱永興暗地裡瞟了一眼旁邊的史官,這傢伙下筆刷刷點點,起居注啊,搞得渾身不自在。
起居注是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講:”古之人君,左史記事,右史記言,所以防過失,而示后王。記注之職,其來尙矣。”從漢以後,幾乎歷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傳下來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傳,僅作為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負責修起居注的官員,在皇帝公開的各種活動中均隨侍在旁,因此起居注記錄的內容甚為廣泛,包括除了皇帝宮中私生活外的種種言行。也幸好不關注私生活,朱永興才能夠容忍。否則,行房事時,外面還有聽牆腳、做記錄的,誰還有那個興致?
沉吟了一下,朱永興伸手指了指李嗣興、魏君重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