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1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蝴蝶的出走

婦��

海軍司奏報:一部船隻兵丁充實長江水師後,其餘海船將退出長江,於崇明、上海、舟山駐紮,擬再招募陸戰隊三千。

後勤司奏報:長江中游重鎮江陵城四周都是良田,可招民墾殖,或以討朔、伐朔兩軍進行軍屯,以解決荊襄戰區糧草;崇明去歲大熟,官倉和民間積糧足夠蕩朔軍軍用,但需戶部拔部分錢款購買;江南地區暫時亦需拔款購糧,或由老光復區調糧,待到一季收穫後,下半年將會緩解另各軍今年的軍餉、彈藥、物資,尚需銀六百四十三萬

需要這麼多錢?朱永興微微皺眉,伸手取過戶部的報表和檔案,翻看著,計算著。

明末清初整個中國冬天奇寒無比的幾十年時期被稱為小冰河期,這一時期的年平均氣溫都很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連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一般而言,小冰河期泛指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氣溫偏低的時期。從科學的角度和計算來看,小冰河期還未過去,但至1650年以後,氣溫開始迅速回升,自然災害也在大幅緩解。

雖然不過是氣溫回暖,災情減弱,但明軍的光復區在南方,情況比北方強得太多,又大力推廣馬鈴薯、蕃薯、玉米等耐寒高產農作物的種植,戰後恢復重建的速度是相當快的。

只不過朱永興採取的是寬鬆低賦、藏富於民的策略,如果需要大量的糧草物資,卻還是要從民間存糧中購買或借貸。

但這樣做是值得的,不僅是讓朱永興得了寬厚愛民的名聲,更喚起了民眾抗清支前的熱情,激發了蘊含於民眾中的戰爭潛力。

待看過戶部的統計檔案,朱永興略微鬆了口氣。雖然有缺口,但可以透過發行戰爭公債,或者透過其他渠道加以解決。大江以南的光復,使海貿的貨物驟然增加,瓷器、絲綢、茶葉、棉紡等商品不必再透過走私而獲得,少了中間環節,利潤更為可觀,商稅也會大幅增加。

還有這個——朱永興的目光轉到案角的一個小鐵皮罐子上,菸草,那便是政府新的財源。

據考證,菸草傳入中國在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初的明朝萬曆年間,到了崇禎皇帝時,曾多次下達過禁菸令。嚴禁種植、販賣、違者重處。而崇禎禁菸並未講明吸菸的危害,而是出於“吃煙”與“吃燕”諧音。北京是燕地,崇禎認為吸菸兆頭不好,不吉利。

禁菸令既然不能以理服人,當然也就禁而不廢了。再加上當時明朝統治正搖搖欲墜,朝不保夕,大量南兵北伐,生活不習慣。他們感到吸菸可驅寒避瘟,解悶提神,日不可缺。後經薊遼總督洪承疇請求,最後開禁。從此吸菸又以“熙朝瑞品”的雅號重新流行起來了。到崇禎末年,竟發展到“雖三歲童子,莫不食煙”的地步。未完待續。。

第三章 召見群將

早在西南,朱永興便已經注意到菸草的流行,一些少數民族尤喜“吃煙”。就愛上樂文。lw0。既然難以禁止,朱永興便與工部、戶部官員商議過此事,決定進行專賣,並試驗製造捲菸的可能。

到現在,《菸草專賣條例》已經制訂出來,馬上便要頒佈施行。捲菸的機器雖暫時不盡如人意,產量過低,成本過高。但經過烤制、噴酒、加蜜、加香的鍘制菸絲卻應運而生,首先在軍隊中作為犒勞品推出,立時大受好評。

朱永興知道菸草在世界上的發展和流行,也知道它將成為國家的一大稅源,但還是很剋制地規定了菸草種植地區,並限制種植面積,首獲批准的便是雲南和湖北。

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矛盾是始終存在的,這在於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引導,而最好不是硬性規定。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有利可圖,百姓自然趨之若鶩,禁而不止。種菸草若能獲厚利,自然有人效仿,這便要在收賦納稅上予以區別對待,國家收益多了,也能遏制百姓種植菸草的。

段琬兒一直注意著朱永興的神情舉動,見他注視煙罐,急忙上前取出一隻,套上銀製的菸嘴,雙手呈給朱永興。

“呵呵。”朱永興不想拂逆她的殷勤,取過煙,點著,緩緩地吸著。

到了朱永興這個地位,不讓別人揣摸“聖意”是不可能的。就連段琬兒都不能免俗,何況那些官員。這有利也有弊,有弊便是容易陷於諂媚,飄飄然不知所以;有利呢,便是有些事情不需法令,只要朱永興做出姿態。下面自然會遵從效仿。

便以纏足、放足來說,朱永興在政策上給予適當獎勵,但卻不如外界所傳“皇上只喜天足,若見纏足女人,便心中不喜,極為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