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3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蝴蝶的出走

現在,一個取勝的機會便突然送到南海艦隊的手中,只是有些令人措手不及。不知是否該信,是否該抓住?

廣東的清軍水師分駐於柘林寨、碣石寨、南頭寨、北津寨、白鴿寨、白沙寨,分段管理著自福建玄鍾港起,至雷州海安所止,再加上瓊州的周圍海面。而這其中最有戰鬥力的便是廣東碣石總兵蘇利、饒平總兵吳六奇、南洋水師副將許龍所轄的三鎮清軍。

這三鎮清軍長期駐紮於沿海地區,是清軍中僅有的較為熟悉海戰的部隊。而且,他們與鄭軍有過多次交鋒,積累了很多的海戰經驗,被南海艦隊所重點關注。

而當這重點關注的物件之一——廣東碣石總兵蘇利,秘派信使前來洽商投誠的條件。並且送來了一個重創清軍水師的機會時。自然會讓人半信半疑。不得不慎重對待。

“雖然機會難得,可若是清軍詭計,引我軍入伏呢?”靖海伯鄧耀作為南海艦隊總指揮,深知朱永興之殷殷期盼。對於艦隊行動,自然是慎重異常。

凌海將軍陳上川也不敢輕易確定,只是作著自己的分析,“若說是清軍詭計,那蘇利便不大可能提出此等投誠條件。這樣的條件也只有殿下方有允許之權,其他人是決計不敢擅權接受的。”

“這倒也符合蘇利的一貫性格,目光短淺,唯利是圖。”鎮海將軍楊彥迪撇了撇嘴,儘管同樣出身草莽。但今時的身份不同,他對這位曾經的同行很是鄙夷。

明末清初亂世之際,以潮州府、惠州府為中心的周邊地區,有五大反對朝廷的海寇,世人俗稱為北上賊、南下賊。其中有五虎。分別是大埔三河壩吳六奇、廣東碣石(現汕尾市陸豐碣石鎮)蘇利、饒平黃崗黃海如、海山朱阿堯、澄海南洋許龍,史稱“五虎亂潮”。

順治七年初,平南王尚可喜等領兵自南雄下韶州,三河壩吳六奇與碣石蘇利赴省投誠。因蘇利與鄭成功在海上爭雄時結下極深的怨仇,降清後的蘇利不僅屢次襲擊和搶掠前來海豐運糧招兵的鄭成功部將,還曾攻破過鄭成功的惠來營寨。

而鄭成功對蘇利是恨之入骨,罵其為逆賊並屢次派部將攻打碣石城,其中還包括“五虎上將”之一的甘輝,可都為蘇利憑藉負山阻海的堅城雄鎮所擊退。

清廷頒旨“遷界令”後,蘇利十分不滿清廷的政策,暗中指使部下對遷界官進行阻撓,礙於蘇利的勢力,海豐起初只遷了琵琶寨等數處。但隨著清廷派出欽差大臣前往各省巡視“立界移民”,各地都更加雷厲風行地把瀕海居民驅趕進內地,海豐縣也不例外。

一個要嚴格執行朝廷命令,一個卻派人毀掉遷界的界樁及石碑,海豐縣縣令阮士鵬與蘇利的關係驟然緊張起來。阮士鵬對蘇利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壞,可謂是氣極敗壞。他一面揚言要派兵攻打蘇利,一面向尚可喜和督撫告狀,準備徹底壓服蘇利,好順利地“遷界移民”,使自己的政績能多打幾分。

歷史上,蘇利最終與阮士鵬刀兵相見,然後自立王國,國號“龍飛”,並且私造王宮,公開反對清廷遷界,大展反清義旗。當時的南明已經行將滅亡,蘇利與鄭成功又有化解不開的宿怨,也只能是自己單幹。

現在的蘇利依然要造反,卻有了投誠求助的選擇。只是,正如楊彥迪所說,蘇利的目光短淺,又很是狂妄自大,竟視海、陸豐為己物,提出了類似割據的舉義條件。

對於蘇利反清,並沒在朱永興的記憶之中,這段史實因為影響不是很大,在很多史料中都沒有涉及。朱永興因此而疏漏,也情有可原。所以,他不但沒有提醒過南海艦隊的軍官,更在授予鄧耀等人臨機決斷權時,只將權力限制在了作戰方面。

“向殿下報告此事,由殿下定奪吧!”鄧耀最終也不敢擅專,決定把此事交給朱永興處理。

“那我們還是先制定出計劃,以免殿下決定下來,倉促間無法採取行動。”陳上川對鄧耀的決定沒有異議,但卻有建議。

“你覺得殿下會答應這樣的條件?”楊彥迪有些不以為然,“只是一個蘇利倒還罷了,若是以後前來投誠的群起仿效,那便不好處置了。”

“先不說蘇利投誠是真是假,我覺得殿下也不會樹立這樣的壞典型。”鄧耀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但旋即又說道:“不過呢,有備無患確也應當。殿下——總有奇思妙想,我等不可輕易揣測。”

“只恐時間上來不及?”陳上川還有些疑慮,但關係到艦隊的安危,在確定真假前也不太敢輕舉妄動。

“來不及也好。”楊彥迪嘿嘿一笑,“正好看看這個蘇利是不是真投誠。只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