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之長遠,著實令人讚歎。
值得提的是,自從討袁聯盟成立之後,整個曹軍自曹操以下都不再將李利稱之為“李賊”,而是直呼其名。如果有外人在場的話,則稱其官諱“大將軍”或“盟主”。由此可見,整個曹軍包括曹操在內,對李利及其麾下的西涼軍甚為忌憚,諱莫如深,輕易不敢落人口實,惟恐被李利抓到把柄,繼而藉機滋事,挑起戰端。
反之,只要曹操不被李利抓住把柄,彼此便是討袁聯盟的盟友。縱然李利實力強大,卻也不能無故挑起戰端,奈何不得曹操。否則,擅動刀兵、肆意挑起戰端,勢必難掩悠悠眾口,必被世人唾棄。這便是自古征戰講究出師有名的由來。歸根結底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彧的一番話無疑是說中了曹操的心思,道出了他的心聲,點破了他最深切的憂慮。
數月以來,曹操之所以按兵不動,不僅僅是為了平定青州後方,更多的是為了坐壁觀望,靜等幽州戰事分出勝負。而他最希望看到的情形是,李利麾下西涼軍與蠻軍打得兩敗俱傷,亦或是西涼軍戰敗,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以他對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的瞭解,他知道李利即使敗給了烏桓和鮮卑聯軍,也能打得蠻軍傷筋動骨、元氣大傷,數年之內無力南下劫掠。
而這恰恰他曹操最願意看到的局面,李利戰敗之後即使仍然佔據著幽州,也無法彌補大敗之後的虧損,兵鋒受挫,實力必然大損。這就給曹操留下迎頭趕上的機會,讓他在河北戰場上可以攫取最大的利益,繼而迅速發展壯大,然後再與李利一較高下,決定中原的最終歸屬。
這幅完美的藍圖和定鼎中原的長遠戰略,是曹操和荀彧以及眾多謀士共同謀劃的成果。而制約整個計劃的最大阻礙便是西涼李利。
或許之前各鎮諸侯還未察覺西涼李利強大到何等程度,因為不管李利如何強大,可他始終偏居西涼一隅,就像是藏在深山裡的億萬富家翁一樣,充其量就是個暴發戶、守財奴,不足為懼。但是司隸大戰之後,李利的觸角開始伸進中原,等到各路諸侯爭奪漢帝劉協之時,李利則趁機出兵收取司隸全境,並在司隸屯集重兵。此舉可謂是鋒芒乍現,令各鎮諸侯忌憚不已。
然而李利真正展現實力的時機,卻是在討袁聯盟成立之後。聯盟成立初期,李利不動聲色,遲遲按兵不動,等到各路諸侯兵馬相繼投入戰場,李利方才顯現出無以倫比的強大實力。
去歲九月,李利調集十萬大軍東征幽州,得知這一訊息後各路諸侯不禁心頭一鬆,誤以為李利捨近求遠,把主力軍隊全部派往幽州戰場。殊不知時隔數月之後,當荊州劉表突然率部撤離淮南戰場之際,李利再度調集五萬大軍一舉攻佔南陽,隨後屯兵武關的徐榮又率領五萬步軍開赴豫州戰場,與佔領的南陽的波才大軍合兵一處,共計十萬兵馬攻打豫州。
相繼出動二十萬大軍之後,屯兵司隸的周瑜大軍再度出擊,率領七萬戰騎北上冀州。短短月餘之間,西涼軍竟然在三個戰場上同時開戰,共計出動二十七萬大軍,陣勢空前,聲勢滔天。更讓人吃驚的是,在三個戰場上同時開戰的西涼軍極其穩健,不急不躁,穩紮穩打,戰績不俗,鏖戰數月下來居然無一敗績,斬獲頗豐。如此強盛的兵馬,加上不俗的戰績,著實讓各鎮諸侯膽戰心驚,百感交集。
倘若僅是如此,各鎮諸侯雖然頗受驚嚇,卻也不感到意外。畢竟他們早就知道李利擁兵數十萬,兵鋒強勁,實力強大。可是先後調動將近三十萬大軍之後的西涼各州各郡竟然一切如常,沒有絲毫動亂的跡象,這才是最讓諸侯們震驚的事情。
出動三十萬大軍,李利治下的四州之地依然平靜如常,這意味著什麼?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想到答案。這意味著李利麾下大軍遠不止三十萬,傳聞西涼軍多達五十萬之眾竟然不是謠傳,而是確有其事!
既然李利擁有如此雄厚的實力,單憑他一己之力就能消滅袁紹、袁術兄弟,卻為何還要聯絡各鎮諸侯成立討袁聯盟呢?難道聯盟本身這是個巨大的陰謀?
這便是曹操得知幽州戰事早已結束後,瞬間浮現在腦海裡的念頭,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充斥在心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遂將滿腔的苦惱與憂愁一股腦地發洩在曹仁身上。誰讓曹仁是他最信任的嫡系部將呢?
(備註:鷓鴣,一種鳴叫聲沉滯、哀怨的飛禽,聽之給人一種蒼涼孤寂之感。本章取原意,並非詞牌名。)
第993章 關山月,魑魅魍魎
出動三十萬大軍,李利治下的四州之地依然平靜如常,這意味著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