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由朕親自擬定,具體事宜就由你們五人協同辦理。元忠任文試主考官,公臺從旁協助;武舉由奉孝任主考官,孔明從旁協助,文優為此次科舉考試的監事。所需官員和一應設施均由公臺負責排程安排,開支用度由戶部撥發。根據此次參試的人數確定錄用比例,文試初步擬定為二十取一,武舉為三十取一,名列文武科舉前一百名之人有資格參加殿試,屆時朕要召見他們,親自考核,透過殿試者可以破格提拔留用。”
“臣等遵命。”李玄等人欣然領命。
第一次科考就這樣敲定了。這時,郭嘉笑呵呵地道:“看得出來,陛下為此次推行科舉制籌謀已久,方方面面都已考慮周全,反倒是臣等後知後覺,虛驚一場。呵呵呵!”郭嘉那爽朗的笑聲感染了在場的眾人,讓養心殿裡的氛圍陡然變得輕鬆起來。
李利聞聲笑道:“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朕出身寒微,深知黎民百姓之疾苦,更知道平民子弟出仕的道路何其艱難。當下,百姓們一代為民,子孫後代都是平民,根本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平民根本讀不起書。為了鞏固我朝的執政地位,我們所能依靠的就是平民百姓,所以讓他們獲得讀書學習機會就是我所要做的事情。現在我朝只有一所皇家學院,這還遠遠不夠,未來還要籌建更多的學校,二十年之後我朝治下所有鄉亭都必須設定學校。倘能如此,朕此生便再無遺憾了。”郭嘉、諸葛亮等人聞言為之動容,內心深處的震驚更是無以言表,第一次感受到李利竟有如此深沉的憂國憂民情懷。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這句話對於李玄、諸葛亮和郭嘉等人來説無疑是陌生的,之前根本沒聽過,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理解這句話的真諦。
第226章 席捲全城
建安八年三月上旬,荊州襄陽城。
晨曦破曉,朝霞初現。路邊的嫩葉上噙著露珠,在朝霞中呈現出晶瑩剔透的光澤,閃閃發亮,煞是喜人。
隨著一陣“嘎吱”刺耳的聲響擴散開來,襄陽城四門大開,早已等候在城門外的行人爭先恐後的湧入城中。
一擔擔新鮮蔬菜在挑夫並不壯碩的肩膀上有規律的上下跌宕,卻沒有左右擺動;一輛輛裝滿鮮活家禽的手推車緊隨挑夫之後進城,還有許多年過三旬的婦女挽著竹籃跟在後面,籃子上面蓋著花布,裡面裝著一家老小半個月的生計一籃子雞蛋。
伴隨這些大清早趕到城門前等候的人們接踵摩肩地擠進城門,還沉浸在寂靜當中的襄陽城頓時熱鬧起來,很多城中百姓的回籠覺破滅了,街頭巷尾變得喧囂起來。
一天之計在於晨,新的一天開始了。
當數以百計的百姓挑著擔子、推著手推車(獨輪車)趕到東城菜市口的時候,以往張貼通緝或懸賞告示的牆壁上張貼著一張極其醒目的明黃色錦帛,吸引了很多人上前圍觀。其實很多人在城門口等候進城時就見到過這種黃色告示,只是礙於肩膀上有負擔、手裡不得空閒,又急於進城,因此顧不上觀看;再加上,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不識字,如果沒有識文斷字的“先生”給大夥讀出來的話,即使湊過去也是枉然。
看到這張明黃色的錦帛,人們第一時間想到這又是一份重金懸賞舉報刺客的懸賞告示。一定是某個世家或大家族的紈絝子弟遇刺,府衙找不到線索。於是便張榜懸賞、緝拿兇手。像這種懸賞緝兇的告示,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會張貼一次。百姓們早已司空見慣。
懸賞告示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年前南朝皇帝劉表遇刺的時候。那時劉表還沒有稱帝,還是荊州牧,那一年襄陽城裡刺客肆虐,幾乎每天都有官宦之家的嫡系子嗣遇刺,就連州牧劉表都被刺客射傷了左臂,刺殺行動十分猖獗,已然達到無孔不入的程度。為此,襄陽城守軍封鎖城門。滿大街抓刺客,只要看到身材魁梧的年輕壯士就把人家當成刺客抓起來,這種混亂局面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前後整整一年時間,襄陽城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弄得城外周邊百姓都不敢進城,嫩綠嫩綠的蔬菜硬生生爛在地裡也不敢拿到城裡來賣。這一鬧騰,可把周邊百姓害苦了。封鎖城門就等於斷了他們的生計,全家老小隻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一年到頭都見不到一點油水。一肚子苦水卻無處哭訴,苦不堪言哪!
自那以後,百姓們對這種懸賞告示便抱有成見,認為被殺的和殺人的都不是好東西。於是再遇到懸賞告示。他們通常都是上前湊湊熱鬧,看看又是哪個大戶人家倒黴被刺客襲擊了,你一言我一語的插科打諢一番。然後各自散去,該幹什麼幹什麼。根本不關心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