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天下所有諸侯,亦是不懼。然則,屬下現在最為憂慮的是,此戰之中我軍傷亡太大,整整十萬大軍悉數參與決戰,可此刻倖存下來的將士卻只有我等這點人馬,步騎加在一起也不滿一萬。儘管大營裡和飛雲渡以及河東二郡還有數萬人馬,但是我軍最精銳的十萬大軍卻在此戰之中死傷殆盡,且多名戰將戰死沙場。豈不聞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而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則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是以,即使我等打贏了這一仗,往後的處境也不容樂觀。若是戰敗,則大勢去矣!”
“夠了!善後事宜,待戰後再議,爾等留在此處接應元皓,不得妄議戰事!”厲聲喝斥當中,袁紹打馬回營,陰沉著臉悻悻離去。
第776章 擦肩而過
“夠了!善後事宜,待戰後再議,爾等且在此接應元皓,不得妄議戰事!”
厲聲喝斥當中,袁紹陰沉著臉勒馬轉身,朝大營悻悻而去。
待袁紹策馬走後,許攸回頭看著他那意興闌珊的背影,深感失望的搖頭嘆息。
嘆息聲很小,小到只有他自己能聽見,但話語中透漏出的深意卻頗為耐人尋味。
“妄議戰事麼?事關十幾萬冀州軍的生死存亡,豈是小事?眼下戰事已是迫在眉睫,此時不議,又待何時?袁本初啊袁本初,挖掘如此巨大的地坑,動靜如此之大,我許攸此前竟然對此一無所知。你這般一意孤行,早晚必將葬送掉整個冀州,甚至還會拖累我許攸陪你殉葬啊!”
正當許攸低聲自語之際,身旁卻突然傳了一個聲音:“主公此舉有傷天和,甚為不祥啊!”
“呃!”許攸聞聲驚愕,瞬間回身尋聲看去,卻見說話之人竟是“荀氏八龍”之一的荀諶。
“原來是文若兄啊!方才主公有令,命我等不得妄議戰事,不知文若為何對其置若罔聞呢?”
荀諶,字文若,現為袁紹帳下謀主,決戰之初留守大營,半個時辰前袁紹回營時,其率領數千將領出營迎接。荀諶出身潁川世家,乃荀彧之弟,家中排行老四,荀彧是他的長兄。
聽到許攸的話後,荀諶微微搖頭:“子遠何必明知故問?不瞞子遠,你剛才那番話句句在理,我深有同感,卻苦於不敢對主公諫。而子遠之憂慮也正是我此刻心中所想,眼下形勢緊迫,是該慎重考慮我冀州前途命運的時候了。只可惜主公此時仍舊沉浸在喜悅當中,什麼話都聽不進去,忠逆耳啊!”
說完話後,荀諶神甚為黯淡。與許攸一樣滿臉愁容,似是同樣不看好眼前的戰事,對冀州的將來很是擔憂。
眼見荀諶和自己同病相憐,對時局的看法竟然不謀而合。許攸頓時放下戒備,暗中鬆了一口氣,緊張的心神不由鬆弛下來。
“友若所甚是。主公太過看重眼前的地陷陣,以為憑此便可將李利及其麾下的西涼鐵騎一網打盡,徹底覆滅殆盡,從此便除掉一心腹巨患。豈不知此法有違天理,為世人所不容,實屬捨本逐末之舉,殊為不智。”
語氣稍頓,許攸再次將目光投向慘叫聲連連的地坑。憂心忡忡地低吟道:“主公私下調集數萬大軍,連續挖掘四月有餘,方有眼前這般巨大的地坑。可這麼大的事,我等在今夜之前卻渾然不知,而提前知曉此事之人僅有田豐、郭圖和二公子袁熙三人。主公如此作為。豈不令我等寒心!”
“啊?”荀諶聞驚詫,急聲問道:“子遠外之意莫不是說此計乃田元皓所獻?元皓素來剛正耿直,為何此番卻犯了糊塗,向主公進獻這等傷天害理的下下之策啊?”
“這??”許攸聞後,神色微變,眼睛咕嚕轉了幾圈後,終是決定實相告。以免荀諶誤以為地陷之計出自田豐之口。
“文若莫要誤會,此策並非田豐所獻。我之前也以為這是田豐小人所為,直到剛才撤退途中方知此計原是出自二公子袁熙之口,想來這般惡毒的計策必是郭圖的謀劃。只不過他位卑輕,是以便借二公子之口向主公獻計,卻不料此計正中主公下懷。幾乎是一拍即合,而後便悄然進行。據說整個挖掘行動都是二公子全權負責,抽調的六萬兵士也全是高幹、淳于瓊和蔣奇等嫡系將領帳下的兵馬,因此才會將此事瞞得死死的,以致於我等始終毫無察覺。”
荀諶聞後。皺著眉頭半晌沒有說話,可他的眼角餘光卻在二十步開外的袁熙和郭圖二人身上徘徊,眼神極其冷厲,其間還夾雜著濃烈的怨恨。
良久後,他低聲嘆道:“如此說來,元皓此次又被郭圖小人給利用了,甘願留在陣前替主公斷後,其實就是代人受過,送死而已!”
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