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3 / 4)

小說:驍騎 作者:溜溜

後,曹操給父親曹嵩發喪的當天,便率領大軍南下徐州,擺出一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的架勢,希望藉此嚇得陶謙出城請降。

然而。曹操千算萬算算無遺算,但他卻忽略了最為關鍵的細節,那就是徐州陶謙雖然年邁,早年卻是武將出身。而且,陶謙曾在幽州戍邊,與公孫瓚一起抵禦烏桓和鮮卑蠻夷,隨後又跟隨皇甫嵩前往西涼平亂,前後征戰沙場十餘載。直到他年過花甲之後,才奉命擔任徐州刺史,上任伊始便迅速掃平徐州境內的黃巾餘孽。

故而。陶謙和韓馥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兩者是出身孑然不同的兩類人。

韓馥早年是袁家門生。與袁家交往甚密,幸得袁傀提攜才得以出任冀州牧,因此韓馥和袁紹之間淵源頗深。此外,韓馥是純粹的文士書生。生性膽小怯弱,通政務卻不懂兵事,沒有親自領兵打過仗,自然也沒有打過勝仗。所以,當他面臨袁紹和公孫瓚兩面夾擊時,出於生性使然,自然會選擇將冀州送於袁紹,以求自保。

與韓馥相比,徐州陶謙可就不一樣了。

陶謙雖然年逾古稀。但數十年武將生涯以及十餘載沙場征戰中淬鍊出來的血性還在,身體不好,但骨氣猶存。曹嵩之死,陶謙自覺有錯,卻是出於一片好意。希望向曹操示好;不成想好心辦錯事,惹來如此大禍。此外,他此前和曹操之間就有摩擦,兩人又無私交,反倒是互相提防,分屬不同陣營。

故而,若想讓陶謙拱手讓出徐州六郡,除非他自己願意,否則他肯定不會向任何人屈服,這其中就包括曹操在內。

由此,當曹操第一次領兵進犯徐州時,陶謙就知道曹阿瞞打得什麼主意,分明是欺他年老,企圖兵臨城下逼他陶謙乖乖讓出徐州。

曹操此舉無疑激怒了陶謙。想他陶謙征戰沙場十餘載,臨老了,反而遭到後輩如此逼迫,以為他年紀大了,不中用了,便淪為軟弱可欺的一介老朽。

可是曹操或許忘了。當他還穿著開檔褲的時候,陶謙已經是一郡都尉了;當曹操和袁紹等人放浪不羈逛青樓的時候,陶謙已經在幽州戍邊,與蠻夷對峙邊境、百戰沙場了。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導致曹操企圖兵不血刃佔據徐州的美夢破碎了。而他想要憑藉強大軍威恐嚇陶謙的舉動,非但沒有嚇倒陶謙,反而激起陶謙隱藏已久的血性和鬥志。

如此,最終導致陶謙明知徐州軍不敵曹操大軍,卻依然鬥爭到底,絕不妥協,儼然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故此,曹操第一次出征徐州雖然攻佔了大半個徐州,卻因殺戮過甚激起徐州百姓眾志成城,誓死抵禦曹軍進攻。結果,曹操首次出兵徐州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最終糧草不濟,無奈撤兵。

事實上,單以兵馬多寡而言,陶謙麾下擁有八萬多郡兵和數萬丹陽精兵,兵馬數量絲毫不比曹操少。

但是,徐州兵馬的戰鬥力確實不如曹操麾下青州兵。即便是素有精兵之稱的“丹陽精兵”,也只是與徐州郡府兵相比,才稱得上“精兵”,算是矮子裡面挑將軍。等到真正與曹軍交鋒時,丹陽精兵和青州兵相比,就看不出“精兵”的身手風範了。

此外,徐州地處中原腹地,地勢平坦,易攻難守,遠不如北方關隘險峻。因此,攻防大戰中,陶謙麾下兵馬雖是居高臨下據城死守,卻仍然死傷慘重,與攻城的曹軍傷亡數量近乎持平。

如此以來,徐州攻防戰其實是一場拼消耗的血戰硬仗,兵馬錢糧軍械一樣都不能少。誰若是堅持不住了,那註定是要落敗。而陶謙畢竟是本土作戰,佔據地利人和,雖然地利也不利,卻終歸是有勝於無。如果兩軍平原對壘,那徐州之戰早就結束了,曹操佔據徐州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天空陰沉,烏雲密佈。

郯城攻防戰持續五天以來,每天都是這種陰沉沉的天氣,似乎預示著蒼天對自己眼皮底下的這場戰事十分不悅,滿臉陰鷙之色。

“殺呀嘭嘭嘭!”

時至午後,第五天的城池攻防戰仍在持續,雙方反覆爭奪城頭,激戰正酣。

“轟隆隆”

突然,天空中響起一陣低沉的悶雷,由遠及近而來,讓人聽了心情憂鬱。

不過正在激烈爭奪城頭的雙方將士,卻對此充耳不聞,仍舊浴血拼殺。兵器抨擊聲,飛石滾木落地聲,流矢破空聲,瓦罐噼啪聲以及兩軍將士瀕死時的慘叫聲,這些聲音混雜在一起,巨大而喧囂,遠遠蓋過天際的悶雷聲。

將士們聽不到,但城樓上督戰的陶謙和劉關張三兄弟卻能聽見,此外勒馬駐足護城河北岸的曹操也能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