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民生,兩者兼顧的話,以郿鄔儲存的錢糧最多維持兩年,以後便難以為繼了。
有鑑於此,一直以來只關注戰事的李利,不得不把精力轉移到錢糧上面,大費心力籌劃西涼大軍的給養問題。
軍隊重要,發展農耕和改善百姓生活困境也同樣重要,絕不能耽誤,時不我待,必須立即推行。西涼各郡縣農事荒廢已久,人口大量流失,這直接制約著西涼大軍的發展擴張,等於是捆住西涼軍的雙腳。沒有牢固的後方根基,就如同無根之萍,根本難以成事。
此外,李利還有一點難言之隱。那就是西涼軍重新整編之後,看似兵強馬壯,實則戰力大減,遠不及此前。三十萬大軍全部混編組建新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磨合,更需要戰火的淬鍊,否則很難恢復此前的戰鬥力。而李利之所以推行整編,就是想加強自己對軍隊的全面掌控力,絕對不能徒有其名而無其實。
整編過程中,李利其實也想過裁軍,削減兵馬,減輕糧餉供應壓力。只是西涼將士別看軍紀鬆散,但單兵戰鬥力極強,一個個全是飽經戰火考驗的勇士,裁掉他們實在是太可惜了。於是李利一咬牙一跺腳,除了老弱病殘之外,沒有裁掉一個兵士,全部編入新軍。就這樣,三十萬大軍誕生了,而李利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擴軍容易,招兵也不難,但養兵卻很不容易,困難重重。
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糧餉,募兵打仗,拼得就是錢糧。
然而,西涼窮啊!不是一城一地窮困,而是西涼境內各個郡縣都窮,窮得百姓易子相食。
另外,西涼還很亂。流寇四起,諸侯割據,近十年來,就沒有一天太平曰子,以至於百姓寧願上山做野人,也不願意守著農田過曰子。
面對如此困境,李利當下真的犯難了。愁得他連續幾天都寢食難安,恨不能再搶一座郿鄔,那一切困難便迎刃而解了。
被逼無奈之下,李利不禁把自己腦海中的養兵方法掏出來。
那就是化整為零,讓各營將士自力更生,自謀發展,以戰養戰,以戰養兵,以戰練兵。
為此,李利還想好了一番說辭,說服李玄、賈詡等人。長安三輔之地和涼州周邊的遊牧民族,歷來不事農耕,靠著放牧和劫掠繁衍千年,越來越強。既然一眾蠻夷都能生存,那西涼軍為何不能?最重要的是,西涼軍眼下並不是沒有糧草供應,而是不能長久。
既然西涼軍暫時需要磨合,又沒有錢糧供應大軍進取中原,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死馬就當活馬醫,把兵權下放到各營統領和副統領手上,讓他們獨自領軍征戰,嘗試一番。不等周邊蠻族前來劫掠大漢,西涼軍主動出擊,到他們的地盤上劫掠。如果成功了,那便是意外之喜;不成功,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反正最近一兩年內,西涼軍的主要任務就是磨合練兵,與其待在軍營裡閉門造車、埋頭苦練,不如把兵馬拉出去攻擊周邊蠻夷。
左右都是練兵嘛,在哪練不是練啊!
就這樣,李利把大練兵和削減俸祿之事合二為一,促使一眾將領欣然領命,使得削減俸祿的法令得以順利推行。
武將終歸不同於文士,他們對錢財的重視程度遠不及文士那般強烈。只要他們能夠養家餬口,衣食無憂,就會更看重手中的兵權和自身能力的展現。榮譽對於武將或軍人而言,往往大於錢財和物質享受。他們希望建功立業,既能體現自身能力和價值,又能蒙妻蔭子。故而,他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遠不及文士會享受生活,注重衣著穿戴,嚮往奢靡富貴。
正因為如此,李利結合前世記憶和自身的經歷,對症下藥,下放兵權,藉此推行削減俸祿的財權。雙拳出擊,正中要害,使得政令得以實施。
不過,此舉對李利而言,同樣是有利有弊,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把兵權下放到領兵將領手裡,很容易滋生山頭,甚至會促使他們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李利對此已有心理準備,也有所防範。他認為,下放兵權恰恰是檢驗此前全軍大整編成果的絕佳機會,也是他識人用人的一次考驗。一個人的忠殲善惡,平時很難看出來,直到放權放手讓他自由發揮時,才能真正看清其人的本來面目。
此時正值西涼軍休整時期,李利有時間也有耐心考校一下麾下將領的能力和忠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時下正是天下各州郡最混亂的時期,無論是誰,只要手裡有兩三萬人馬,再攻佔一座大城,就能割據一方,自成一路諸侯。這種局勢對於手握雄兵的西涼將領而言,絕對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若是誰經不住誘惑,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