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軍力,七成以上都是董卓生前留下的西涼軍,這些將士大部分得以成建制的儲存下來,沒有分崩離析,也沒有死在內訌之中。
然而,南郊一戰,西涼軍和武威軍合計出兵三十一萬大軍,加上守城的兩萬將士,共計三十三萬。但現如今,西涼軍只有二十四萬將士倖存,餘下九萬將士大多死於大戰之中,只有少部分士兵趁亂逃逸,至今未歸。
如果沒有南郊一戰,武威軍併入西涼軍之後。董卓生前大肆宣揚四十萬西涼軍的豪言壯語,將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名副其實。可惜南郊惡戰,兩軍一共陣亡將近九萬將士,兵力損失巨大,實力驟降。
不過南郊之戰並不是單純的內訌內耗,而是功過各半。有弊也有利。倘若沒有一場正面惡戰,武威軍和西涼軍想要整合為一軍,只怕是不大可能,就連西涼軍內部都無法統一號令,各將領之間明爭暗鬥、勾心鬥角,分裂在所難免。正是因為有了南郊之戰。西涼軍將領死的死、傷的傷,還有主要將領被武威軍生擒。大戰之中,極大削弱了西涼軍各部將領的實力,直接扼殺了西涼將領之間的爭鬥,既而奠定了兩軍合併的堅實基礎。
大戰最後,武威軍獲勝,而西涼軍各部卻被打散打殘了。如此以來。兩軍合併已成定局,武威軍兼併西涼軍組成新的西涼大軍,已然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難以阻擋。
細說起來,眼下兩軍其實已經合併了。自南郊之戰結束後,無論是武威軍還是西涼軍,誰也不敢違抗李利的命令。此等形勢,豈不等於兩軍已經歸屬李利的統治之下。一聲令下,全軍將士莫敢不從。然而,這種合併只是表面形勢,暫時性的。李利若是一直坐鎮長安,全軍將領自然無人敢捋其虎鬚,不敢抗命不尊。倘若李利一旦離開長安,那麼這種強大的震懾力就會快速消失。隨後各部將領仍舊會擁兵自立,各自為政。
故此,全軍大整兵勢在必行,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
既然要全軍大整兵,那就得打散西涼軍原有的各營建制,各級將領尤其是中低階將領必須重新篩選,提拔一批,打壓一批,甚至還得罷免一部分將領。而西涼主要將領的調遣安置極為重要,既要收服其心,又要繼續使用其才,讓他們真正盡心竭力地替李利打天下,領兵征戰或駐守邊境。
為此,李利召集賈詡、李玄、李儒、徐榮、波才、張遼、龐德等一眾文武反覆商議,甚至把駐守張掖郡的滕霄都調了回來。整編之事,早在南郊大戰之前,李利就已經開始思量了,並著手佈局整個西涼二州的戰事和駐軍情況。
這兩天,李利先後單獨會見郭汜和段煨二人,給他們講解了整編事宜,並許諾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當即表示願意歸降並效忠於李利,聽憑調遣,決不食言。除了郭汜和段煨之外,李利還單獨召見李蒙、郭猛和王方等將領,並對他們透漏了整編後各自的職務和俸祿。
好生安撫一眾西涼將領之後,全軍大整兵如期而至。
此次整軍,將決定西涼軍的未來走向,關係著全軍二十餘萬將士的生死命運,更間接影響著天下的局勢。
如此關乎天下局勢的大事,讓李利不得不慎重,更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疏忽,否則必將後患無窮。
“咚咚咚”
三十名身強力壯的勇士甩開膀子,擂響戰鼓,雄厚的戰鼓聲震八方,籠罩十餘里曠野。
全軍二十二萬將士肅然佇立在曠野上,目不轉睛地仰望著高壇上的戰鼓,期待全軍統帥李利登臺現身。他們之中還有很多傷兵,只是今日集結事關重大,直接決定著他們各自的命運,所以他們帶傷趕來,期冀著自己能夠進入強大的戰營,歸屬一位聲名顯赫的將軍帳下。
普通將士尚且如此,軍中各級將領更是翹首以盼。事關自身利益,功名利祿在此一舉,他們豈能坐視旁觀,心中豈能不忐忑,患得患失。
三通鼓之後,在二十餘萬將士的仰視中,李利頭戴虎紋盔,身著金色麒麟鎧,腰繫暗紅獅蠻帶,腳踏祥雲戰靴,穩步走上高壇,登上九尺高臺。
“拜見主公!”
“拜、見、主、公主公!”
頓時間,二十餘萬人躬身行禮,齊聲拜見。聲量之大,足可驚天動地,響徹雲霄,聲傳數十里荒野,回聲激盪,經久不息。
“眾將士起身!”李利居高臨下,俯視著密密麻麻的全軍將士。心神激盪,豪氣干雲地朗聲道。
待眾將士起身後,李利繼續大聲說道:“我西涼軍自建軍以來,百戰沙場,屢戰屢勝,乃天下最強大的軍隊。昔日董相國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