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3 / 4)

小說:焚清 作者:世紀史詩

由學生勤訪師父三年,讓師父考核其是否真有決心進家,這個階段,稱為徒訪師三年,經過六年的考驗,確定學生的決心與品xìng後,師父則會開始教導其基本儀注,或委由石室庵教導,經過一年的學習,透過後,則師父擇吉rì,並報請戶部,由戶部開始做開設香堂之準備並通報四庵六部與學生之三幫九代。前後七年,這才算是正式弟子。

崔濟愚一心要回朝鮮創立東學教,哪裡等得的了七年。上了小香之後沒多久,就辭別劉餘慶,回到了朝鮮。

崔濟愚雖然只是青幫的小香弟子,但是,他的身份極為特殊,他是石室菴菴主的弟子,又是朝鮮東學教的教主,在青幫看來,東學教就是青幫的外圍組織,或者是外援。所以,崔濟愚在創立東學教的時候,得到了青幫的大力支援,在東學教創立初期,劉餘慶不僅給予了東學教大筆財物,而且,為了保持聯絡方便,劉餘慶將石室庵的庵道告訴了崔濟愚,崔濟愚憑藉庵道,可以與青幫各處幫辦聯絡,獲取支援。

這句庵道就是“達摩面壁六祖盛,甕武錢文潘道!”

這句話其實隱含了青幫的來歷。青幫祖師爺甕巖曾在少林寺出家,為了尋源正本,青幫供奉禪門達摩祖師至六祖惠能,傳道亦傳禪以宗教立幫,所以,第一句是“達摩面壁六祖盛”。而第二句話,則是點出了青幫的三祖,翁巖、錢堅、潘清。甕巖武功蓋世,故稱“甕武”,錢堅則是秀才出身,文章典雅,故稱“錢文”,而潘清是個商人,jīng通經商之道,故稱“錢道”。

在劉餘慶的幫助下,東學教發展迅猛,教眾遍及朝鮮,成為朝鮮的第一大教派。東學教rì漸強盛,也就不再需要青幫的贊助,崔濟愚與青幫的聯絡逐漸稀少,劉餘慶死了,東學教與青幫幾乎斷了聯絡,那庵道也就沒了作用,不再有人提起。

不過,崔濟愚受了青幫的大恩,對劉餘慶心存感激,而且,他本人也是青幫的小香弟子,就把這十三字的庵道刻在了東學教的鎮教之寶驪鐵上面。以此表示東學教是青幫的一個外圍組織。但是,他也知道,按照青幫的幫規,庵道不可輕易洩露,哪怕是東學教的繼任教主,如果沒有上香,也不是青幫弟子,不能獲知這句庵道。所以,崔濟愚對外只說這是東學教的十三字真言,頌之可驅病降魔。

後來,東學教遭到朝鮮朝廷的嚴厲鎮壓,崔濟愚沒來得及把這十三字真言的來歷說出來,就被朝鮮官軍捕殺。不過,包括繼任教主崔時亨在內的東學教高層領導人,也風聞崔濟愚與大清國的青幫有些交往,只是對具體情況不甚明瞭。

周憲章拿到驪鐵的時候,也注意到了這十三字真言,只是,他也完全沒想到,這十三個字與青幫有何瓜葛,只是覺得奇怪,這東學教的東西,如何卻與禪宗有些關聯。教主崔時亨死後,周憲章一度被教眾推為教主,儘管他把驪鐵扔進了虎飛嶺峽谷中,但在韓令準這些東學教老兄弟眼裡,他還是教主。

所以,韓令準也時不時給周憲章講一些東學教的掌故,包括開山教主崔濟愚與青幫來往的傳言。對於這些傳言,周憲章也只是沽妄聽之,並沒有多想。

這一次,周憲章被曾國彰這夥人救上了船,原本也搞不明白這夥人究竟是什麼來頭。他判斷曾國彰這一夥應該是江湖幫會,但在江浙海域活動的幫會很多,有青幫、洪門、哥老會、三合會等等,周憲章不知道他們屬於哪個幫會。

然而,就在命懸一線的時候,他看見曾國彰的手腕內側的襯袍袖口上,繡著一個白sè的箭頭!

驪鐵上,十三字真言環繞著的,也是一個箭頭!

周憲章搞不明白這箭頭是什麼意思,更不清楚箭頭與十三字真言有什麼關聯,不過,曾國彰袖口上有箭頭,這或許是一個機會!

反正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周憲章顧不得多想,喊出了那十三字真言。

結果,周憲章賭對了!

箭頭和盤道一樣,也是青幫的暗語之一。只是,箭頭比較普通,相當於是青幫的幫徽,用途比較廣泛,往往繡在幫眾的衣服上,或者刻在器物上。

第069章 青幫大佬

這也是老天爺開眼。曾國彰這次海上航行,原本是一次絕密密行動,不想暴露青幫的身份。所以,幫眾的衣服上都沒有箭頭標記,只有曾國彰一人身上有箭頭,但也是藏在襯袍上,卻讓周憲章看見了。

周憲章喊出了十三字真言,只是希望這句話與青幫有些關聯,他哪裡想到,這十三字真言,原來就是青幫的庵道!

曾國彰態度大變,周憲章從死囚犯,轉眼變成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