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4 / 4)

小說:焚清 作者:世紀史詩

吳彭年而言,死亡是一種團聚。

他只是覺得不甘心!

臺灣抗戰僅僅堅持了兩個月,對於一場戰爭而言,這僅僅是一個開頭,可是,戰況卻是如此令人寒心!

6月2日,李經芳與日本的澎湖總督伊東佑亨在海上完成了臺灣交渡儀式,從法理上,臺灣併入日本的版圖。

但是,也就是這一天,臺灣軍民“抗不奉詔”!臺灣民主國在臺北宣告成立,打出藍底黃虎旗,不承認大清國與日本的任何協議!

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發出告全臺人民書:“日本欺凌中國,大肆要求,於賠償兵費之外,復索臺灣一島,臺民忠義,不肯俯身事仇,屢次懇求帶奏免割,而中國欲昭大信,未允改約臺灣疆土,鄭、大清經營締造二百年,感念列聖救恩,今須自立為國,仍恭奉正朔,遙作屏藩,氣脈相通,無異中土”

告全臺人民書,明確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大清國朝廷不顧臺灣人民的意願,執意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是大清國拋棄了臺灣。第二,臺灣遭到大清國朝廷的拋棄,不得已自立為國,但是,臺灣仍然奉中國為正朔,臺灣子民仍然是大清國的子民,臺灣願意為大清國的海外屏障!

一個被拋棄的孤兒,卻要頑強地守護拋棄他的人,天下哀痛之事,莫過於此!

臺灣建國,不僅沒有打消日本強佔臺灣的野心,更加刺激日本人好戰的神經。日本大本營隨即下令,國內整裝待發的近衛師團啟程前往臺灣,與攻佔澎湖的比志島混成旅團合兵,武力奪取臺灣。

5月29日,在近衛師團尚未到達的情況下,求戰心切的比志島混成旅團悍然在臺灣東北角的三貂角登陸,拉開了武力攻臺的序幕。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是甲午戰爭的餘燼,它僅僅只侷限於臺灣一隅,但是,這場戰爭的慘烈,絲毫不亞於甲午戰爭,而臺灣軍民所表現出來的勇猛、頑強、與熱血,更是令大清國汗顏。乙未戰爭中,臺灣軍民的裝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