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國民革命軍,已經完成了角色轉變,集中30萬之眾的兵力正在投入另一場戰爭,〃剿共〃。
日本侵略中國,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預謀已久,一個是瞅準中國內亂之機。20世紀30年代初的中國,剛剛完成名義上統一的中華民國〃後院起火〃——蔣介石在北伐過程中極力絞殺的共產黨,不僅沒有被肅清,反而在與國民黨決裂之後開闢了革命根據地。一場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已經到了需要用大規模戰爭來解決的地步。
總結而言,1931年的中國發生的三件大事,對後來的中國產生重要影響:
一是世界經濟蕭條波及中國,農產品和出口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農民、地主、資本家和政府利益統統受損,整個經濟形勢直到1936年剛剛有所好轉的時候,又為日本的全面侵略所中斷;
二是〃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佔滿洲建立傀儡政權,為後來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做準備;
三是與國民黨分道揚鑣的中國共產黨,這一年年初在江西建立蘇維埃政府。中國出現〃國中之國〃,儘管共產黨力量弱小,但是透過採用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最終勝利奪取全國政權。
武力霸佔中國東北,炮製滿
1931年的這三大問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需要同時面對。而此時的共產黨和日本侵略者分別只有一個主要目標,前者是反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後者是擴張在中國的地盤。
已經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出人頭地〃的蔣介石正在面對他一生的致命難題,這也就是歷來的統治者常常面對的問題,當〃內憂外患〃同時降臨的時候,主政必須作出抉擇。
〃攘外必先安內〃,史有先例。面對不妙棋局的蔣介石並沒有更好的招數,一門心思將肅清共產主義運動作為首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