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3 / 4)

活。

而秦庭分田每丁五百畝,雁門一郡便該有六千萬畝田地。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

實際上,二十年過去。能在自耕農手中留存的,三分之一的耕地都未必有。而隨著戶口消失的田地歸屬,同樣也會跟著人一起跑了。

此外,來自政府的負擔讓數萬戶的百姓消失在政府的賬冊之中,從而進入到了豪族的私冊之上。如此,田租、口賦、徭役自然就不可能在這些消失的戶口身上獲取,結果,自然只有更加沉重地攤派在其餘不多的百姓身上。不堪重負的百姓想要活命,不是逃難就是託庇豪族。兩相一比,自然是後者居大多數。

於是,二十年的時間。區區二十年的時間就讓雁門郡的戶籍冊上消失了一半的戶口。這已經不能用銳減來形容了,幾乎可以用大面積消失來說明。

丁口減少,口賦自然就急劇下降。除去官吏貪汙,中飽私囊的部分,那些消失的口賦自然就落到了豪族手中。藉著國家政權消失的稅收來壯大,這四大豪族可以說不除之不得以匡國!

口賦減少了三分之一,那麼田租還又剩下多少?

扶蘇一遍一遍翻著賬冊,眼中的嚴厲卻是越加嚴肅。

據《中國賦稅史》、《中國財政史》、《中國民政史》等綜合研究統計:戰國初期之魏國,百畝土地的正常年產量是一百五十石,豐年產量是三百石到六百石;摺合畝產,則是每畝產量一石半至六石。《管子》則雲:“高田十石,間田五石,庸田三石。”管子所云,當為春秋時期的齊國。也就是說,當時齊國的最高畝產可以達到每畝十石。以吳承洛先生之《中國度量衡史》,戰國之“石”與“斛”接近,大體一百二十斤,每斤約合當代市斤六兩到八兩之間。依此大體推算,當時的畝產量最高可達當代重量的五六百斤至八百斤百斤之間。

按照秦朝泰半之收來計算,自耕農能夠留在手裡的大約是多少呢?

按照法令,普通百姓能擁有五百畝土地。不過一戶家庭顯然是不能伺候這麼多耕地的。再算上需要養肥力,以及土地兼併等因素。留在自耕農手中一年能耕種平均只有約莫五十畝地。以天下最富庶發達的故魏之地計算,土地百畝產量一般在一百五十石。豐年則是三百石到六百石。不過,雁門的土地顯然沒有這麼肥沃。故此,以一般一畝地一石計算。

也就是說,整個雁門郡六千萬畝,能夠在自耕農手中得到切實耕種只有六百萬畝。以此推算雁門郡的糧食年產量,應該在六百萬石左右。可按照這麼計算,一戶擁有五十畝地的自耕農,風調雨順的,一年能夠得到五十石的糧食。一個壯勞力,一人一年吃掉十石糧食,一戶四口之家就要需要二十石才夠自家食用。

也就是說,在耕地不被掠奪,且風調雨順無繁複徭役的情況下。一戶自耕農才有不過三十石的純收入,而三十石中,有二十五石是要繳納田租的。而一戶兩口,還要繳納兩百二十四錢的口賦。這又是十石糧米的價格若是自耕農中女家勤快些,有織布出售,這才能讓一戶人恰好活下去。

再以整個雁門郡自耕農年產量的六百萬石一半計算,則應有田租三百萬石收取。但實際上,雁門郡從來沒有過三百萬石的田租收取。入庫的,只不過區區百萬石出頭的田租。

也就是說,在田租上。扶蘇被抽去了整整三分之二的收入。以而今越發顯貴的糧米價格,在咸陽一石米在五十錢左右,而在十年前蒲公治下時雁門糧價不貴約莫八錢到十錢一石。可而今,飛漲的物價已經到了二十錢到三十錢。而豪貴之家所使用的上等糧米,則在百錢一石甚至更高。

也就是說,扶蘇損失的兩百萬石田租,換算做秦半兩,就是四千萬到六千萬之間。其中,還不算那些被豪族世家所層層隱瞞的天地,戶口!

第四十九章:雁門收支似泥潭

六千萬錢是個什麼概念?四大豪族總共的流動資產才這麼點。Www!而一千萬錢就能支援扶蘇將特科拘於秦隴之地的枷鎖打破,將初級性質的全國性情報網路一起鋪開。當然,這個前提是扶蘇有足夠多的人手。不然,扶蘇擠一擠也能湊出五百萬做出先期投入。

以此刻雁門郡最低的糧價計算,二十錢一石的價格。雁門郡去年的財政收入實際上只有兩千六百萬餘秦半兩。也就是說,除去田賦大部背留轉運給中央後,扶蘇手中能留下的只有區區幾百萬餘錢和那委實不多的商稅了。就算不轉運,這留在雁門由少府掌管的錢財扶蘇也沒那權力動用,除非出現大災大難,或者戰爭。

也就是說,去掉軍政監察三部門的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