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2 / 4)

擇第一條原則一樣,因為如果先考慮貢獻和能力,就很容易引發競爭行為,對現有的秩序造成衝擊。如果將道德標準定得太低,人人都能做得到,那就沒法評判一個人價值的高低了,也不行。這一原則對中國發展歷程造成很大影響,主要有兩點:首先,中國人變得虛偽,在公共場合一般都不說實話,並養成了搞形式主義的惡習。因為標準太高,根本無法執行,那就只能在別人面前做門面工夫,背地裡就只能實際點了。比如說盡孝,24孝那種搞法辦不了,咋辦?只好用擺大壽或風光大葬的辦法,在那些場合表演孝道。這一點到現在還是這樣,搞一個高大全,號召全國學習,達不了標的也要達標,辦法自己想。其次,中國人變得不切實際,並養成了自虐的習慣。既然是道德掛帥,當然是人人追求德高望重,人人都要以德服人,只有一技之長的只能算是下等人了。舉例說,在一個企業裡面,有兩個人的工作成績都差不多,但其中一個人經常抱病加班,直到不支吐血給送進醫院,那麼毫無疑問,受到肯定的就是這個傢伙,因為他“表現好”。根本沒有人意識到是不是他的工作能力有問題。這就是自虐意識,不管績效如何,也不管有沒有必要,廢寢忘食總沒錯。這種意識到了極至,就發生了寧讓自己的老百姓餓死,也要把糧食送給別人吃的事情,而可悲的是大部分中國人都同意這樣做,可悲呀僅僅是想表現一下中國人是多麼的道德高尚。把這一點搞清楚了,對中國為什麼不索賠、打贏了也要趕快往回跑等很多問題也就有了答案。比如說鄧世昌的問題,他得到“民族英雄”的稱號和一個烈女得到“貞節牌坊”的道理是一樣的:在這裡,考慮的不是他打沉了多少條日本軍艦,也不是考慮他是否力挽狂瀾扭轉戰局,更不是考慮到他為國民爭奪到多少利益,而是考慮他在打敗時有沒有“成仁”(自殺的也算),平時有沒有經常說“我要保家衛國”之類合符標準的話。因此,歷史上很多真正的英雄就變成了“梟雄”、“奸雄”、“風流人物”。比如說漢武帝,橫掃北方匈奴,掠地千里,殺敵無數,中國在他的領導下國勢日盛,經梅榮,創造了歷史上?見的“中興”局面?可這樣的人只撈到個“風流人物”的說法。不過也好,沒說他是“暴君”、“殺人犯”,算是客氣。另一個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就慘了,他是第一個意識到儒術毒性的中國領導人。他用了最極端的辦法“焚書坑儒”,只保留有實用價值的學術書籍,但他最後還是失敗了,原因是他找不到另外一種令大多數中國人都接受的信仰來代替儒術。也是國情害了他,很不幸地,秦始皇成了後世大儒們的例行攻擊物件,“暴君”之名是跑不掉的了。

各位書友:“今天晚上和朋友聚會喝酒,有點醉意,為了不失自己的承諾給寫的內柔有點敷衍,希望各位書友理解,在這裡本人說聲對不起。

第168章 是儀出使孔融府

第三,就是血統原則。這個原則容易理解,就是儒術強調的“君權”、“父權”、“宗親”。這一原則主要應用在生產關係方面。生產關係就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產品如何分配、在生產中人與人的關係等問題。這些關係都由宗族、派閥等血統關係來決定。雖然可以透過農民戰爭等手段改朝換代,但是由血統來決定生產關係的原則不能改變。換句話說,只要新政權仍實行儒術三原則,中國人就會確認政權的正統性,誰不這麼搞,就會立即遭到群毆。中國人認同這一原則的原因和上兩條原則一樣:“國情”!就算是現在,我們也可以看到血統原則在現實生活中各個層面的應用:“關係網”、“人情網”、以及等級森嚴人際關係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也會反作用於生產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只要以國情為根基的儒術仍然主宰著中國人的價值體系,中國生產關係的實質就不會改變,就會長期束縛生產力的發展,大多數中國人仍會拒絕競爭,厭惡競爭。看看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對“下崗”和“入世”的看法,再看看“中國電信”的橫蠻,就會明白為什麼中國人會如此抗拒引入競爭機制,就會明白為什麼國企改革這麼難。如果大多數中國人仍然以“與世無爭”、“知足常樂”這種頹廢的、自虐式的哲學作為人生觀,中國就沒有希望。

所以在北海的會議上孔融就命令自己的手下不要打動干戈,靜待東萊的變化,人都欺負的自己的頭上了居然還命令自己的手下不要發動戰爭,可想而知孔融雖然名氣大,才學大,但是人也在這三十幾年變成了儒術的傀儡,凡是像儒術的思想看齊。

由於受儒術思想查毒頗深的孔融在得知有不明勢力攻佔了東萊後,也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映。只是相對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