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2 / 4)

驟然的沉默中竟吁嘆出聲:

“昔日君子,惟介甫是師;今之君子,惟君實是隨。所隨不同,其為隨,一也。”

話出驚人。

蘇軾的哀嘆,道出了十多年來官場上的實情,也道出了政壇上趨炎附勢的醜態。但禍從口出!特別在此時此地,分明是與章惇等人相近相親。呂公著、王巖叟、朱光庭、劉摯等人憤懣而側目,連司馬光也感到茫然。右司諫蘇轍急忙以目光示意哥哥勿再“口無遮攔”,但蘇軾的目光一直盯著司馬光,司馬光的“茫然”反而使他不吐不快:

“募役、差役之害,半斤八兩,輕重蓋略相等,何操之急啊!”

司馬光有些不悅:

“子瞻可詳而言之。”

蘇軾又口無遮擋地侃了起來:

“三代之法,兵農為一,至秦始分為二,及唐中葉,盡變府兵為長征卒。自是以來,民不知兵,兵不知農;農出谷帛以養兵,出性命以衛農,天下便之,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其募役之法實類此。司馬公欲驟罷募役而行差役,正如罷長征而復民兵,蓋未易也。”

呂公著極為反感,喝斷蘇軾的議論,怒而譏之:

“子瞻先生狂言滔滔,不就是因為你上呈的《論給田募役狀》沒有被採納嗎?”

蘇軾反應極快,立即報以譏之:

“不錯,《論給田募役狀》乃蘇軾上呈,但《給田募役法》乃出於先帝之意,呂公厭之,煩之,貶之,否之,只怕是因為看花了眼,發現了王安石的影子吧?”

呂公著目瞪語結。

這不僅是公開與司馬光唱反調,簡直是為王安石唱頌歌了。王巖叟等人驚駭變色,連章惇等人也驚詫咋舌,蘇轍禁不住暗暗叫苦。

天章閣待制範純仁卻起而支援蘇軾的看法:

“新法當廢,罷其太甚者可也,恢復差役法一事,尤當熟講而緩行,不然滋為民病。且宰相職在求人,變法非所先也。願司馬公虛心以延眾議,不必謀自己出。謀自己出,則諂諛得乘間迎合矣!”

司馬光色忿而語急:

“子瞻、堯夫之論,光不敢苟同。募役病民害國,百害而無一利,民皆厭而訟之,何其子瞻、堯夫鍾情而不悟!”

範純仁緊諫不移:

“公如此,以是使人不得言爾,若欲媚公以為容悅,何如少年合王安石以速富貴!”

司馬光心頭一震,忿色稍斂。

蘇軾神情自若,笑語司馬光:

“公記否?二十年前,魏國公韓琦為相,建議於陝西成立義勇,公時為諫官,極言不便,爭之甚力,魏國公曰:‘吾在此,君無憂’。公不為屈,曰:‘光終不敢奉信,恐相公亦不敢自信耳!’魏國公怒斥:‘君何相輕之甚啊!’公直言而答:‘相公在此可也,萬一他人在此如何?’魏國公默然乃止。司馬公今居此位而為相,亦似魏國公不許蘇軾盡言。”

司馬光了解蘇軾,口無遮攔,出話圖快,不計影響,他望著蘇軾笑而無奈:

“蘇子瞻,畢竟是蘇子瞻啊,光謝罪矣。”

恰在此時,知開封府蔡京急急走進政事堂,把一份《奏表》呈於司馬光。

蔡京,字元長,福建仙遊人,時年三十九歲,熙寧三年進士,因擁護王安石變法而累遷至知開封府,其人聰穎機敏,善言詞,行事果敢。熙寧變法,附王安石;王安石罷相,附呂惠卿;呂惠卿遭貶,附章惇。司馬光去年再起,殷勤恭趨,亦得司馬光賞識。

司馬光開啟蔡京的《奏表》閱覽:

得復差役旨,依敕令而行。委逐府縣官吏看詳,群情踴躍;布之

城鄉,黎庶歡騰;誦聖母陛下、皇帝陛下之恩,頌朝廷“革故鼎新”之政。

五日之內,募役盡廢,差役倡行,現京郊兩縣,已差一千餘人充役

司馬光大喜,霍然起立,面向與會重臣,親自誦讀蔡京的《奏表》,以蔡京的聞風而動、政績卓著激勵同僚。然後莊嚴宣佈:

“聖詔如日懸中天,上合天心,下符民願,若朝臣人人若元長之勤勞奉公,何患‘差役法’之不行。”

呂公著、劉摯、王巖叟、朱光庭等群起而歡,向蔡京祝賀。

蘇軾卻不合時宜地又發出一聲哀嘆:

“離奇的歲月,荒唐的歲月!今日蔡京之於司馬君實,亦如當年王廣淵之於王安石啊!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官場的必然?”

蔡京望著蘇軾隱忍微笑著。

王巖叟、呂公著、劉摯、朱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