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①鮑費爾和聖歐芮勃引用的約瑟夫原文中未作說明。

然而在約瑟夫原文裡還有某些細節,其文如下:“所以,當他們旅行時,不必為行裝操心;他們只需帶自衛武器以防小偷。每個城市為此專門挑選一名財產保管員,其職責是:照料異邦人,向他們供應衣物和一切必需品。此外,他們的穿著簡樸,儀容端莊,如同用良好的紀律訓練出來的年青人一樣。”

②以特有的方式做禮拜。

196

291第二部分 過去

古式祈禱①,好象他們在祈求日出,祈求太陽給他們以光明。

然後每個人從神師那裡領受聖意以期從事他所熱愛的某項工

①在太陽昇起之前,不說一句與神無關的話,只讚美天主本人,彷彿在祈求保佑太陽能升起來一樣。有些學者,由於弄錯了文字的意思,認為這是一種對太陽的偶像崇拜;可是這種理解方式是荒唐的。十分明顯,當約瑟夫在此處以及在他的《猶太古代文物》一書裡讚揚埃塞尼人的虔誠時,他並不是想說他們極其愚蠢地崇敬這有形的太陽,並以他們的祈禱催促太陽早早升起。很清楚,他們雖然面向太陽,其實是向上帝祈禱。

在我看來,這不單意味著他們朝著初升的太陽,象人們通常講到的初期的基督教徒那樣向上帝做禱告;而且還意味著他們象初期的基督徒那樣,把對上帝的崇拜用對太陽的崇拜這種具體方式表現出來。難道還有比大衛的聖詩更為優美的東西嗎?這聖詩也許是約瑟夫談到的一種古代的祈禱,古老祖先的(讚美天主的)一支歌:“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耶和華我的神啊,你為至上,你以尊榮威嚴為衣服,披上亮光如披外袍,鋪張穹蒼如鋪幔子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役,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你用深水遮蓋地面,猶如衣袁,使水高過山嶺。你的斥責一發,水便奔逃,你的雷聲一發,水便奔流,諸山升上,諸谷沉下,歸你為他所安定之地耶和華使泉源湧在山谷,流在山間使人從地裡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悅人心你安置月亮為定節令,日頭自知沉落。你造黑暗為夜,林中的野獸就都爬出來。少壯獅子吼叫,要抓食物,向神尋求食物。日頭一出,獸便躲避,臥在洞裡。人出去作工,勞碌到晚上。

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

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財富

你掩面,他們便驚惶,你收回他們的氣,他們就死亡,歸於塵土。你發出你的靈,他們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換為新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

(《聖經。詩篇》第一百零四篇)。

這裡,上帝顯然是以它的表現形式——宇宙,即以他的活動和他活動中製造的業績而受崇敬的。

《詩篇》作者崇敬的不是宇宙,而是宇宙間的上帝;他在宇宙的背後發現了上帝;他在這客觀的世界中發現了上帝的威力,上帝的愛和上帝的智慧,而這世界既遮蔽著上帝,又表明和顯示著上帝的意志。埃塞尼人日出前的祈禱肯定就是這種意義。

約瑟夫的這一段落還可以在費龍對泰拉巴特人的敘述中得到進一步說明;我們將在後面看到這一證裙。再說,人們不可能不感覺到在埃塞尼人對太陽的晨禱,也就是對隱藏在這一象徵或確切地說對這一表現形式後面的神化的太陽和心靈中的太陽的祈禱和印度著名的晨禱,即所有婆羅門僧侶早晚吟誦的由維大根據瑪努的著作簡寫而成的沙維特里太陽頌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

而在這印度最神聖的祈禱中,也是表面上向著太陽沙維特里,而事實上則是向著神化了的太陽。參見《新百科全書》婆羅門教一詞釋義。

197

第十二章391

作,或適宜他乾的某種活兒。

他們幹勁十足地工作到五點①鍾以後,他們重又聚集到同一個地點;爾後,他們用麻布②束繞全身,用冷水沐浴,洗淨全身。淨身完畢,他們成群結隊地趕向專用的大廳:凡不屬他們教派的人員一律嚴禁進入大廳。而他們,正如我剛才所說的那樣,經過淨身,都朝這個地點走去,就象奔往聖堂:這就是飯廳③。他們靜靜地坐好:麵包師把麵包放在他們面前,廚師為每人送上一盤同樣的菜。此時,牧師為膳食④進行祈禱:祈禱前他不允許任何人品嚐食物。人們吃完飯後,再次進行祈禱:就這樣,他們在飯前飯後,透過這種方式感謝上帝⑤,感激他的恩典。然後,他們脫去裹在身上的那種聖服,重新再去幹活直至傍晚。他們返回吃晚飯時舉行同樣的儀式;如果客人們來

①根據我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