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3 / 4)

小說:臺灣通史 作者:冬戀

照會政府,請討生番,以保航路。政府答以番界非臺灣政令所及。美公使即報其國,派兵討。六月,水師提督彼理率軍艦二艘,兵百八十有一人,以十九日至番地。番拒戰,副提督馬特西節沒焉。美軍大敗,退艦中。是地為南鄙僻遠之域,山峻谷險,荊棘叢生,而科亞爾族尤悍,四出屠殺,敗則竄入山,據險莫破。彼理報其國,美政府必欲懲之,乃與臺灣鎮道議合討。九月,臺軍與美軍偕行,以領事李仙得主其事。至柴城,臺軍不盡力,李仙得亦知戰未必勝,不如說降,乃率通事入其社,從者五人,見番酋,為琅八社之最強者,責以妄殺遭難之罪。酋謝不敏,置酒款,並歸船人之顱,立誓和好。謂此後苟有漂至者,如須供其不足,可舉紅旗為信。事畢始歸,而琅平地生番遂無再害外人之事。

第五部分外交志(3)

牡丹之役

美船遭難之後,越六年,而有日軍討番之役。先是,同治十年春三月,琉球商船遇颶,至臺東八瑤灣,為牡丹社番劫殺五十四人。牡丹社者,南番之悍者也。十二年,小田縣民四人又遭害,於是日本政府欲興問罪之師。然以生番隸臺版籍,未可遽往膺懲。時副島種臣為全權公使,駐北京,日廷命交涉,且質番地主權。種臣遣副使柳原前光詢總理衙門。答曰,番人殺害琉民,既知其事,若殺貴國人,則未聞。然二島俱我屬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決在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預貴國而為過問也。前光力爭琉球為日本版圖,且證小田縣民遭害狀,曰貴國既知恤琉人,而不討臺番者何?曰殺人者番,故且置化外,日本之蝦夷亦不服王化,此萬國所時有也。前光曰,生番殺人,貴國舍而不治,然一民莫非赤子,赤子遇害而不問,安在為之父母?我邦將往問罪,以盟好故,使使者先告。反覆論辯,累日不決。前光歸白狀。

初,鹿兒島縣參事大山綱良奏請討番,和者四應,參議木戶孝允力爭不可。以為內治未修,遽生外釁,勝敗固未知,而糜餉損兵,已先苦累吾民,豈為國家之福,且適以速禍爾。臺灣不過東海一撮土,蠻夷好殺,其性使然,今以橫殺琉人之故,遽往伐之,豈足以揚國威?夫琉人雖已內附,其意半在中國,常聞其人所言,日本父也,中國母也。持其兩端,固為弱國之常,則我之待其人,自有緩急之別。夫內國為本,屬土為末,先末後本,決非長治之計。種臣主戰,日廷從之。十三年春正月,置臺灣番地事務局於長崎,以參議兼大藏卿大隈重信主之,命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番地都督,陸軍少將谷干城、海軍少將赤松則良為參軍,率兵赴臺。陸軍少佐福島九成為廈門領事,兼管番地事務。別延美國人李仙得為參謀。仙得前為廈門領事,番地論起,聘為顧問,以助理交涉者也。四月,從道率海陸軍發品川,傭英美兩國船為運。旋至長崎,美公使先執局外中立之例,並飭廈門領事捕李仙得。英公使亦言中國必生異議。於是日本內閣遲疑,遣權少內史金井之恭傳內旨於長崎,令重信止軍行,且歸京。重信告從道,不奉命。曰近日朝政不定,令人危疑,況召集精銳,駕馭一失,誤潰四出,禍且不測,豈止佐賀之比。必欲強留,從道請奉還敕書,躬自搗醜虜巢穴,死而後已。苟中國果異議,朝廷目某等為亡命,則咎之乎何有?重信電報狀,朝議大憂,簡內務卿大久保利通赴長崎。從道卒不聽。乃戒毋戰,以待後命,而攜李仙得歸東京。

五月初二日,日進、孟春、三國等艦髮長崎,初五日,至社寮港,上陸,移陣龜山。尋遣輕兵深入,牡丹番伏莽擊,日兵少卻。越二日,以熟番為導,進攻竹社、風港、石門,從道適乘高砂艦至。二十有二日,參謀佐久間、佐馬太自率兩小隊,攻破石門之險,陣傷番酋。諸番多納款,退守龜山。建都督府,設病院,修橋道,為屯田久駐計。當軍發之時,復遣柳原前光赴北京,領事福島九成至廈門,亦以書告閩浙總督李鶴年曰:“臺灣番界之事,昔者副島大使既告貴國政府。今我國將興問罪之師,若貴國聲教所暨,則秋毫不敢犯。疆場密邇,願毋騷擾。”鶴年答曰:“臺灣我之境土,土番犯禁,我自處置,何假日本之力。請速收軍出境,毋啟二國之釁。”並白其事於朝。而總理衙門已先出奏,命船政大臣沈葆楨帥師視臺灣。前光至北京,與總理衙門辯論,辭旨牴牾,勢將構兵。中國官民多主戰,江蘇布政使應寶時著論尤烈。其言曰:“日本藉詞構釁,闖入我邊地,虔劉我番民。中國欲全舊好,據理與爭,不遽用武,並許為之建造樓塔,保護商船,可謂寬大極矣。詎料彼以虛言款我,久踞番社,誘脅番人。群番迫於兇焰,勢必盡受羈縻,則臺灣之地與我共之。夫臺灣雖小,我聖祖仁皇帝勤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