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8和228;600和12;548,22;353和189,740和98374,71,653和241;344和517;383,160;966和239;903和1,455;916。
由於人口懸殊(1820年,美國根本沒有擴大到中西部,人口也非常小),中國經濟總量是美國的18倍,在那以後一百餘年,由於美國國土面積擴大,人口的增多,在加上持續經濟增長,美國經濟總量在19世紀末超過中國,在1950年,為中國的6~7倍。
日本在1820年,經濟總量為中國的1/10;在1870年,日本經濟由於列強侵略以及國內**政治等原因,經濟沒有增長,而中國則因為太平天國所爆發的南北戰爭,列強侵略,經濟總量降低了1/7,但不論如何,由於巨大的人口差距,中國經濟總量為日本8。5倍。
在1870年到1913年40年間,日本開始民治維新,再加上甲午戰爭以後開始對中國掠奪,經濟增長了3。3倍,而中國則因為結束太平天國運動,整個國家沒有大的戰爭破壞,以及隨後洋務運動,外國資本的進入,在這40來年時間,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以及較小幅度增長(與鼎盛時期,不過增長10%).但中日經濟總量差距由原來中國的8。5倍縮小到3。3倍。
在1913年到1950年間,中日雙方雖然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略有增長,但隨後日本透過發動侵華戰爭,轉移世界經濟危機影響,以及經過5年戰後經濟恢復,在1950年,中日經濟總量差距由3。3倍下降到1。6倍。
對GDP,人口,人均GDP,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下列方式進行解讀
首先,這點基本是世界公認的,在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的時候,由於中國作為老大帝國,由於人口眾多,在工業文明還未開始的時候,中國經濟佔世界比重為22%;大家請記住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承認這樣一個前提,那麼後來很多東西都很好理解了。
也就是在1840年,如果按照GDP來說,中國是世界老大,就像今日之美國(今日美國佔世界比率也差不多這個數值)。
在這種前提下,由於人口原因,由於還沒有開始工業革命,當時中國經濟總量是美國的數倍。
如此,雖然中國在滿清時期經濟發展停滯,但畢竟守死的駱駝比馬大,一些人說美國是在1894年成為世界經濟龍頭老大,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一基本上可信。
要知道,中國改革開發以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但是在鄧公計劃中,在一些經濟學家眼中,實質增長率遠遠低於官方數值(正如一些人所說那樣,我們經濟增長,就是前面一條馬路,上前年修了一條馬路。前年將馬路挖了,安裝下水道。去年挖了,修下下水道。今年再次挖了,在重新鋪設新的馬路),從1980年到現在,經濟增長不過8~10倍而已。
我們經濟總量從1840年逐步衰落,從世界第一,佔世界總量的22%降低到49年的4。5%;基本可信。
再說說中日之間經濟差距,日本在1872年廢藩置縣(相當於秦始皇的設定郡縣),在1877年西南戰爭結束,在1885年設定內閣制。如此看來,日本經濟騰飛,是從1885年開始,步入快速發展。
其間日本雖然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獲得大量戰爭賠款,但是在其後十年的日俄戰爭,差點打得國家經濟破產,再加上日俄戰爭結束後,除了鞏固在南滿的統治外,沒有獲得其他戰爭紅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經濟取得快速發展,在戰後,從債務國家變為債權國家。
但在隨後十年,日本經濟非常不順,先是1922年關東大地震,日本經濟損失巨大,接著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日本經濟損失只能用慘重來形容。
在經濟危機中,日本最大的外匯來源生絲、絲綢出口,由經濟危機前得7。8億銳減到2億多。
在經濟危機中,日本失業是資本主義世界中,僅低於德國的國家。
所以,到了1931年,日本國內經濟一片低迷,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透過918冒險行動,攻擊東北軍,張學良這個軟蛋奉行不抵抗政策,從而給了日本拜託經濟危機的機會。
如此說來,一些資料顯示,在抗日戰爭前,中日經濟總量為2倍,對這個概念,東方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種經濟對比,是否包括東北三省,若是包括東北三省的話,基本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