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的貨,留車等地更不消說,因此中站地位的尋烏城的生意,當然便發達了。自從梅縣的洋貨生意和興寧的布匹生意發展了,便把贛州的土製貨色的生意奪了去,不但東江以至八尺都不到尋烏城辦貨了,南半縣的留車等地也不到尋烏城辦貨了。再則光緒二十七八年前還是所謂“功名頂戴”時代,還沒有行新政,縣城生意的大宗是贛州來的綢緞。那時以後時局變化,綢緞的需要減少,直到民國元年廢除“功名頂戴”,綢緞幾乎全廢,縣城生意就大大衰敗下來。尋烏城是這樣一個手工業商品和資本主義商品交戰表演了劇烈的榮枯得失的地方,怎麼不值得我們注意呢?還有,尋烏城至今還是一個不定期的店鋪交易和定期的圩場交易並行著的地方,它約有二千七百人口,一道堅城的內外,表現它那寂寞的情調,除非到一、四、七的圩期,才臨時地熱鬧幾小時,這不又是一件很好的資料嗎?
下面是從各種貨物去剖解這個城的生活情況和組織內容。
(2)鹽
本城的一切貨物,大都是銷向城區的東西南北四廂和三水區的三標、水源兩堡這個區域裡的,別的地方很少到本城買東西。惟獨鹽是例外。鹽的大部是銷往安遠、信豐,小部才銷在城區、三標。又因為它是日用品,所以它是城裡生意的第一大宗。城內有五家鹽店,每家每年多的做得兩萬元生意,少的也做得六七千元生意,五家共合一年可做十萬元生意。
鹽分潮鹽、惠鹽。潮鹽好,但貴,每元(小洋)買十斤到十一斤。潮鹽色青黑,清潔能防腐。惠鹽色白,但質差味淡,因之價也較賤,每元能買十六七斤。要是貪便宜的人才吃惠鹽。尋烏的鹽,歷來是潮鹽多,惠鹽少。
開潮鹽行的,本地籍二家(匯通、新發昌),平遠籍一家(韓祥盛),萬安籍一家(周裕昌),泰和與本地合開一家(萬豐興)。匯通有本三千元,算最大。周裕昌先前有本二千元,去年因做紙生意被匪劫失本九百多元,現只存千元左右了。以上兩家都開了二十多年了。第三家要算韓祥盛,本約七百元,開了十幾年。第四家萬豐興,兩百塊錢進店,開了四年,現有本四五百元了。第五是新發昌,開了十多年,拉拉扯扯不上一百元本。
(3)雜貨
大的上十家,連同小的共十六七家雜貨店。志成(興寧人)、綸泰興(吉安人)、義泰興(吉安人一、本地人一合股)、義成、潘月利、王潤祥、潘登記、祥興、永源金(以上六家均興寧人)、均益(挑擔子出身,本地人)、駱晉豐(本地人,雜貨商人中只有他是個地主,收租三百擔)、範順昌(福建人)、黃裕豐(福建人)這十三家,就是大一點的雜貨店。其中黃裕豐以黃煙、紙張為主要生意。其他都是以布匹為主要生意。次於布匹就是洋貨生意。這個小小市場竟什麼洋貨也有賣,略舉之有一百三十一種:
牙粉牙刷膠底鞋
皮鞋套鞋運動鞋
拖鞋鉛筆鋼筆(自來水筆)
粉筆天然墨毛筆
墨盤(硯池)墨湖(墨盒)筆套
筆架漿糊練習本
印色原紙油墨
教科書(沒有單獨的書店,附在雜貨店賣)
字畫小手巾肥皂
香鹼花露水花露精
毛面巾洋襪子洋瓷面盆
洋瓷碗洋瓷水角(把碗)生髮油
生髮膏手襪子(手套)胭脂
圍巾大小梳子水粉
雪花膏電筒電土(電油'10)
洋火香菸(有金字、中國、三炮臺、哈德門、扇美各種,以金字、中國兩種銷得較多)
麻姑煙菸嘴洋遮(洋傘)
草帽禮帽洋瓷茶杯
文明帽洋氈棉毯
球被(毛毯子)絨線帽(小兒用)夜帽
木棉枕皮枕中山扣
白骨扣烏骨扣海螺扣
陰陽扣寬緊帶吊帶
絲褲帶洋褲帶爽身粉
汗衫扇子(烏紙扇、白紙扇)
鐘錶叫人鍾
信紙信封日記冊
鏡子眼鏡洋刀子
兒童玩具(小洋槍、火車、不倒翁、人公子、小皮球、哨子,此外還有很多)
德國響刀安全刀揮剪
毛剪(以上四種均剃頭用)皮夾子(皮箱子)
藤夾子(藤箱子)洋靛(藍的)染布用顏料(洋紅、烏粉、灰粉、品洋)
銅鎖銅番鎖鐵鎖
鐵番鎖銅帳鉤骨帳鉤
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