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谷恩施1893父、叔父均為前清廩生,縣商會會長私塾經商、返運鴉片漢流首領、縣商團副團長、商會主席等父輩為清末民初地方最大權紳,本人販賣鴉片致富,先攀附軍閥,後加入國民黨。權勢年限為20-40年代
傅衛鳳恩施農民家庭小學畢業團丁出身團防隊隊長、團總、三縣邊防聯防總指揮、轄區百里、為恩施“團閥”之一擁槍割據,在其勢力範圍內獨斷專行,但也為地方辦過一些有益的事,如興辦學校、創辦郵政等,權勢年限為1925-1942年
冉作霖利川1890父為清末拔貢,公正士紳地主兼商人,承包稅收團總、民團大隊長、自衛大隊長、是利川有名的“團閥”在利川稱霸一方,其權勢年限為1917-1941年
陳鑄九巴東1894家境寒微略識文字,學過道士,當過苦力保董、區聯防團首領、保衛團中隊長、區長、縣參議會副議長,為巴東“團閥”中首屈一霸用錢賄買保董職務起家,其後參與剿共而步步高昇,權勢年限為1923-1948年
譚孔耀巴東1886土財主不習文墨地主區保衛團團總、區聯防團大隊長、巴東“團閥”之一獨霸一方,魚肉百姓,於1936年被國民黨軍委會武漢行轅處決,其權勢年限為1920-1930年
向卓安來鳳1890祖輩務農目不識丁作土匪起家擁槍自雄,是來鳳有名的“團閥”1933年一度被國民黨湖北省政府通緝拿辦,後以剿共有功,接受收編,被委為來鳳縣壯丁總隊附,1940年被湖北省政府處決,其權勢年限為1920-1940年
楊芝香咸豐1884家境清貧私塾設蒙館教書,後辦團練,御匪保民出任鹹東聯防主任、縣長等職基本上屬於地方自治型的“團閥”
侯唯一宣恩1891家境貧寒私塾跑江湖、玩漢流漢流大爺、縣常備中隊長地方小“團閥”,其權勢年限為1923-1940年
資料來源:根據《鄂西文史資料》1987年第5期所載資料整理而成
上表所列民國時期鄂西7縣12位地方權勢人物,其出生年代為1884-1907年間,而其權勢年代均在民國時期。12人中,父輩有功名者4人,無功名者8人,而本人均無協名。12人的教育程度,中學、小學及教會學校畢業者各1人,私塾4人,略識文字者2人,不應1人。很顯然,這12人所賴以掌握地主社會支配權力的資源基礎均非超人的教育和學識。
分析12人的發跡憑藉和途徑,雖然具體的表現各異,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均靠的是有兩種:軍事的--武力;經濟的--財力。12人中,靠武力發跡與靠財力發跡者,幾乎相當。靠武力發跡者,大多出身家境清寒的平民家庭,其中不少是好勇鬥狠的無賴、土棍,只有一人出身士紳家庭;靠財力發跡者,則是地主商人出身。
就時期而分,民國前期,亦即北洋軍閥時期發跡者,其憑藉主要是武力,其權勢資源為團練、幫會(漢流)。他們擁槍自雄,獨霸一方,實際上是一地的“土皇帝”,時人稱之為“團閥”,其勢力範圍,大者為一縣或數縣,小者為一區或數鄉。“凡擁有槍枝數百杆者,即自稱司令;僅募徒手數十人者,亦稱官長,是以所謂司令者,到處皆是,彼此各據一方。凡地方財政賦稅收入,截不解省。”他們之中雖然也有少數作過一些保護地方和對地方有利的公益事業,但大多數以掠奪和魚肉百姓為生,在其勢力範圍內生殺予奪,獨斷專行,叱吒一方,劣跡累累。在清末以前,民團領袖60%以上為有正途功名計程車紳,民國時期轉移到由地痞惡霸組成的“團閥”之手。這個時期,隨著地方社會軍事化的程序,“團閥”們憑藉強大的武力資源,重新塑造了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模式,形成民國前期省一級軍閥割據,縣一級“團閥”割據的格局。“團閥”與軍閥並無質的區分,悉視其軍事實力而定。只要控扼部分軍事資源,即可稱霸一鄉一區一縣,成為叱吒一方的權勢人物。這幾乎成為當時邊緣社會成員積累財源權勢和謀求晉升之階的捷徑。影響所及,社會風尚和座標觀念亦為之丕變。民國年間,河南各地普遍流傳著“要當官,去拉桿”的俗諺,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不為匪者,則“妻室恨其懦”,願為匪者,則“父老其能”的怪象。這種怪象不獨河南一省為然,當時全國各地由土匪首領搖身轉化為地方“精英”者比比皆是。前表內所舉來鳳縣‘團閥’向卓安即為作匪起家。事實上,民國時期,防禦性的民團與掠奪性的盜匪團伙已互相滲透,地方當局剿匪不成,乃轉而採取“以匪治匪”的辦法,對一些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