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黨人在川省掌權後,應該施行平均地權,解決中國農民赤貧狀況。
但該觀點一提出來就遭到羅綸等持有大量土地的人士反對,他們認為在中國,不像在國外,國外真正意義的大地主極少。
若是按照孫記三民主義的方法,平均地權,那麼只能帶來更多赤貧。
在這種情況下,以楊庶堪、熊克武為首的革命黨人與蒲殿俊、羅綸為首的立憲派存在激烈衝突。
沒有辦法,楊興只有拿出黑筆,讓大家一道分析農村土地分配狀況。
由於大家都來自農村,經過一番討論,基本事實幡然紙上。
在四川光大農村,土地主要被三個群體所佔據(來援於老毛《尋烏調查》報告,闡述其報告主要內容),也就是公田,個人地主,廣大農民自己所有。
大家爭論最大的,是公田部分(老毛領導土改的時候,在《尋烏調查》報告中,老毛也寫到很多不主張分),包括祖宗公田,神道公田,政府公田三大部分,公田基本上佔全部土地的40%左右。
祖宗公田約佔全部公田的60%左右,約佔全部耕地的1/4左右,主要用於死後祭奠祖宗,主要用於資助後代求學,對窮困子孫的救濟。
張瀾、清末四川狀元駱成襄等人都受祖宗公田之優惠,才在外面完成學業。
因此,對祖宗公田,就是比較支援改變民國土地兼併現象的張瀾也頗多感慨,認為能部分就最好不分。
但楊庶堪等人則認為,平分了土地,每家每戶都有糧食吃,有衣服穿後,再祭奠祖宗,再對貧困家庭,對學子進行資助也不為遲啊。
這好比江河裡面有水,如此大海里面當然也有水了。
在這種狀況下,雙方發生激烈爭論,看到大家火氣越來越大,楊興趕快站出來,一手拉著羅綸,一手拉著楊庶堪,笑道:梓卿先生,滄白先生,今天只是將大家找來,討論時政而已,討論而已。對這個問題,我們先放在一邊,將來,將來依靠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一定能找到一個好辦法,以解決祖宗土地問題。
如此雙方彼此瞪著對方,怒氣匆匆坐下。
在接下來討論神道公田部分,也就是歸屬神、壇、社、廟、寺、觀等部分公田,該公田約佔公田部分的20%;佔全部土地的一成左右,大家感到神道可以限制,但若將其土地平分出去,一些人感到非常憂鬱。
平分出去,這些神道只能每天出去化緣,依靠化緣所得,勉強維持生計。
或者,按照楊庶堪所說的,透過政府,撥付一些餉銀,以維持其生計。
但目前川省神道從業人員保守估計也有一萬人左右,如果因此背上這樣鉅額經濟包袱,對政府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挑戰。也將嚴重影響馬上就要開始的川省大建設。
最後,對各種政治地主,一是考棚、賓興、孔廟、學租一類屬於教育性質的,一是橋會、路會、糧會一類屬於社會公益性質的,特別是橋會、路會,政府馬上就會大修公路。對這兩種政治公田,大家感到若是簡直分掉,不會有任何問題,
但如此政府對教育補助怎麼辦,在目前,各縣所創辦高小,費用帶大多數來自教育性質的,若是簡單分掉,政府從何處來錢進行必要補助呢?
看到羅綸等人說得也有一定道理,楊興不由得陷入一片沉思,良久,顯得非常氣餒,苦笑道:既然如此,那麼個人地主,對個人地主你們看怎麼辦?
蒲殿俊面色頗為猶豫,看著楊興道:督軍,平均地權,毫無疑問是大家的夢想,但是孫文這一平均地權思想真正施行起來,必然天下大亂啊。
你想想,我們若是將這些個人地主的財富拿走,他們不找我們拼命,那才怪呢?對這個,督軍,你要三思而行啊。
不要輕信孫文孫大炮的胡言亂語,他這幾十年下來,哎,還是不說了。
作為孫文親信的楊庶堪一聽,大怒,站起來,指著蒲殿俊,就是一番數落,看這個架勢,雙方馬上會幹起來。
害得楊興趕忙將雙方拉住,一陣勸誡,才再次回到座位上。
靠在椅背上,雙眼微閉,眉頭緊鎖,內心感嘆道:看來老毛還是算英才,天縱英才,土地這樣複雜的事情,他快刀斬亂麻,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
而自己,雖然來自後世,但是不論膽識,毅力,決心都不足啊。
就在這時,但懋辛站出來,詢問道:督軍,那麼對農會的改革還需要在全省範圍內興建嗎?
民國元年(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