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正言順的。但是在一個優勢文化的「歐洲中心主義」挑戰之下,這位新人物就是個行同禽獸的異端和蠻族了。孫中山後來便在這項西俗挑戰之下讓步到底。也只有讓步到底,我們今日才能向愛滋橫行的西方社會,在性道德和婚姻制度上,作出有效的反彈,而再來個東風壓倒西風。——此是後話。
所以過去一百五十年我國的社會轉型運動——不管你叫它「西化」也好,「現代化」也好——它都顯示出清晰的「階段性」,它從科技改革開始,進步到政治體制的改制;再從君主立憲的構想,透過「辛亥革命」落實到議會政府的實習。每一階段都有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進步(也可說是對「歐洲中心主義」作更多更大的讓步)。當然也有表面上或大或小的逆流,使人感覺到「民國不如大清」。
不過這些十年一變的小階段都是過渡性的。既然是過渡性的,沒有永恆或較長時期存在的屬性,則每一階段的發展就必然以失敗結束。這也就說明了近一百五十年來,我國出了無數個「失敗英雄」的基本原因。但是這種帶有明顯階段性和進步性的失敗,也正是成為引發和推動次一階段發展的基因。如此生生不息,一階段一階段地向前推移。窮則變、變則通,終於推入其「最後階段」,百川匯海,發展出一個百年,甚或千年不變的「定型」來。只有在那個「雖百世可知也」的「定型」形成以後,中國文明才能恢復它已失去的「優勢」;才能有效地向現有的西方文明作「反彈」,而推動全人類的歷史進入其「超西方時代」(The Post Western Era)。
筆者作此妄語,是否是「國學大師」式的自豪自信,認為中國文明是世界之最哉?非也。只是我們東方社會這次「轉型」己轉了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的經驗已替我們累積足夠的資料(data)。就根據既有的資料,把「過去」看清楚,一個社會科學家不需有太多的「數學矩陣分析」(mathematic matrical analysis)的訓練,也可據以推算「未來」,用不著像陳摶(?~九八九)、邵雍(一〇一一~一〇七七)那樣去尋找超自然的象數了。
從全盤西化到如何西化
要言之,我國近一百五十年的「西化」(現代化)過程裡,一九一九年發生的「五四運動」應該是個分水嶺。五四之前我們的現代化運動的重點是「漢族中心主義」向「歐洲中心主義」被迫讓位的問題。迨「五四」前後「新文化運動」發生了,我們這個「讓位」過程已在文化上一讓到底——是所謂「打倒孔家店」也;是所謂「全盤西化」也。所以五四之後,已經不是應否西化的問題,而是如何西化和選擇那樣西化的問題了。「新文化運動」原是個「啟蒙運動」,則繼之而來的便是「啟蒙後」的問題了。
「全盤西化」之初次提出是驚世駭俗、全國譁然的,但是它也是勢如破竹,當者披靡。讀者今日可能尚有不服的。但是閣下與我都不妨對鏡自窺,你我除掉黑眼球、黃面板之外,我們上自網球帽,分裝發;下及洋襪、皮鞋,我們身上還有哪一點沒有「西化」?西化原是個生活方式。試問我們自早晨起床,刷牙漱口,上班上學,到晚上看電視、穿睡衣上床;除掉拿筷子吃飯之外,我們的傳統生活方式,還剩下幾兩?西化是個價值觀念,是一種文化心態和教育內涵。讀者試思,我們從九年國教到四年大學,我們學了一身本領,有幾項本領是來自傳統國故?有幾項不是來自西方?我們連中國語文的教學,都徹底西化了。
朋友,吾日三省吾身——我們的生活和思想,至今還有幾項沒有西化?嗚呼哀哉,我們都早已「全盤西化」了。只是其來者漸,我們都不知不覺罷了——這種全盤西化的過程,只是五四以後的一代,才心服口服的啊!但是站在五四這個分水嶺上,左手承先、右手啟後來推動這項全盤西化的「啟蒙大師」,我們就不能不公推胡適為首了。
胡適的兩大「突破」
胡適(一八九一~一九六二)在這一階段中的貢獻,蓋可歸納之為兩大「突破」:
第一,他突破了孔孟和儒家在「漢族中心主義」中所製造的瓶頸,而使「獨崇儒術」恢復到先秦時代,群經與諸子平等的地位。這也就是把董仲舒以後,二千年來「被扭轉的歷史再扭轉過來」。是一種文藝復古、文藝復原的文化運動。須知歐洲「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原義就是文藝衝開中世紀教會所製造的枷鎖,而復希臘羅馬之古啊!不破不立。現代的歐洲文明之崛起,「文藝復興」實在是第一炮。胡適所領導的「中國文藝復興」(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