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1 / 4)

小說:晚清七十年 作者:童舟

主義也就隨之而來。以此為基礎的「歐洲中心主義」(Eurocentrism)的宇宙觀,也就囊括了世界。凡與這一宇宙觀牴觸的一切事事物物,不是「野蠻」(barbarian),就是「異端」(heresy或paganism)。非其種者,鋤而去之。在這場疾風暴雨之下,這個地球就是「歐洲擴張主義」(European expansionism)的天下了。

也就在這場疾風暴雨之下,古老中國的大門被英國的鴉片毒販所衝開。那宗老弱無力而昏聵自大的「漢族中心主義」,就和來勢洶洶而新興的「歐洲中心主義」短兵相接了。

向「歐洲中心主義」逐步讓位

眾所周知的,中西文化一經接觸,我們那經歷兩千年無勁敵的「漢族中心主義」就被摧枯拉朽了。因此一八四二年以後的中國近代史,便是一部「漢族中心主義」向「歐洲中心主義」的不斷讓位史。——也就是由傳統中國的社會模式,向現代歐洲的社會模式讓位的「轉型史」。

有許多現代史家,為顧全我民族的尊嚴(其實只是面子),乃把這段歷史美其名曰「中國現代化運動史」。其實「五四」以前的中國現代化運動與西化運動本是一個銅元的兩面。「西化」就是「現代化」啊!

在這歷時八十年的「西化」過程中,我們首先向西方讓位的是以「船炮」開始的科技西化。魏源(一七九四~一八五六)所說的「師夷之長技」之謂也。在這項科技現代化的過程中,做得最起勁,工作最有成績,失敗也最慘的,要算是李鴻章(一八二二~一九〇一)和他的「北洋海軍」了。

可是縱在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一八九四)之前,通洋務、有學識、有眼光的中國知識分子,已看出科技現代化而沒有政治現代化相配合是徒勞無功的。這群人中之佼佼者,要算是張之洞(一八三七~一九〇九)和康有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了。但是張之洞畢竟是個做事謹慎而畏首畏尾的老官僚。他雖早已看出「西藝(科技)非要、西政為要」,他卻不願挺身而出,大力謀求政治改革。可是比張小二十一歲的康有為遠在一八八八年就不顧一切,直接向皇帝寫信,呼籲變法改制了。

早年的孫中山(一八六六~一九二五)雖然也是個改良派(reformist),但是早在戊戌變法前四年(一八九四),他就已經看出舊瓶不能裝新酒。要搞政治改革,就得「驅除韃虜、建立民國」,推翻滿清專制,徹頭徹尾,重新來過。

在清末這三位政改專家是一個比一個激烈的;一個比一個徹底的。也可說是「漢族中心主義」向「歐洲中心主義」讓步,愈讓愈多。到孫中山名下,簡直就變成政治制度全盤西化,徹底轉型了。

但是他們三位先哲卻拖著一條共同的尾巴——他們都不願和這個古老的「漢族中心主義」一刀兩斷;而偏要婆婆媽媽地來個藕斷絲連。

張之洞搞的是「中學為體」,不必談了。康有為鼓吹的分明是個英國模式的「君主立憲」,他卻偏要搬出傳統的「今文經學」作陪襯,以表示他所致力的「變法改制」,是「為往聖繼絕學」,不是以夷變夏。

孫中山本是領導我們搞政治全盤西化的華盛頓,但是他老來也偏要自認是「承繼文武周公的道統」。什麼是文武周公的道統呢?三綱五常?君臣父子?男尊女卑?貴賤有別?士農工商?子分嫡庶?婚有妻妾?這樣承繼下去,哪還有什麼「民國」呢?

凡此並不是表示我們老一輩的思想家的「思想」不徹底。天下並沒有什麼「徹底的思想家」;甚至沒個一思便不再思的思想家。尤其是政治思想家,他們都是他們自己時代的發言人。在上述三位老輩的時代裡,我們的社會,我們「漢族中心主義」的宇宙觀,對西方模式的讓步還沒有讓到最後階段。衰勢文化對優勢文化的讓步,原是步步為營的,能不讓就不讓。它不被逼到山窮水盡、渣滓全銷、無懈可擊之時,它這個「對立面」只有被摧枯拉朽的份兒。它是作不出有效的反彈的。

「對立」、「統一」和「階段性」

且套用一句黑格爾和恩格斯辯證法上的術語,一個「正」(統一,thesis)向一個「反」(對立面,antithesis)加壓力,這個「反」只有到無懈可擊之時,它才能發出有效的反彈,與「正」重行組合以產生一個「新的統一」(合,synthesis)來。

再舉個最具體的例子。在清末提倡西學最為激進的思想家康有為,他本人便有妻妾六人。有妻有妾在「漢族中心主義」和孔孟道統之中,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