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小說:晚清七十年 作者:童舟

的中產階級的勞動者,也是美國反共的主力軍。

近三十年來「城市中產階級」在亞洲「四條小龍」中的崛起,也是筆者這一批海外學人所親眼見到的。不算什麼稀罕。

結論:沒有求證的假設

所以我們祖國大陸「落後」的主要問題無他,缺少一個自發自勵的中產階級故也。然則大陸上能否步臺、港、南韓、新加坡後塵,扶植起一個「城市中產階級」呢?

不願在中國扶植一個「中產階級」,我們這個「秦制度」有沒有他途可循呢?這兩點便是筆者拙文中,不願亂作結論的大膽假設了。

關於前一點,國中領導階層本有意為之,但行起來至為不易。須知大陸這個自商鞅而下一脈相承的中央絕對集權的「秦制度」,至毛澤東主席治下已登峰造極。這一制度原為鋤滅中產階級,打擊工商發展而設計的。現在怎可搖身一變,於旦夕之間就成為振興工業,扶植中產階級的保母呢?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安有善果?

中產階級的初期工業化的必要條件是減少管制、大幅開放——美國當年所謂「最好的政府,就是最不管事的政府」是也。中國這個鐵桶一般的「秦制度」,管人及於床笫之私,它何時才能開放到容忍中產階級崛起的程度?吾人不知也。大幅開放與滅退管制(de…control or de…centralize),其以九七後之香港為試點乎?否則那個燙手山芋如何掌握?

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當軸似尚無絲毫意圖,來變更那個「以吏為師」的「秦制度」老傳統。在這個老框框裡,能否搞出個工業化、現代化來——脫胎換骨,吾為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智慧,馨香以祝之。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脫稿於紐約

一九八七年在西安「周秦漢唐史學研討會」宣讀之論文

原載於臺北《傳記文學》第五十二卷第二期

五、中國郡縣起源考(附跋)

——兼論封建社會之蛻變

斯文曾由顧師頡剛函囑送交《文史雜誌》發表。嗣以離渝匆匆,遂辱所命。茲檢行篋,復得舊稿,烽煙無定恐復失之,用付刊末,亦自珍其帚云爾。

我國地方政治的郡縣實二級制。自秦代實行以來,以至今日的地方政治制度仍不脫其範疇。至於郡縣制之創立也,後人鹹謂秦始皇廢封建置郡縣,或有推源到戰國以前,謂即已見其端倪者,是皆史有可徵,前賢論之審矣。然於郡縣之何以形成則鮮有論及者。吾人敢斷言郡縣制度之成立也,斷非由於一二先知先覺的政治理論家事先立說創制於前,然後始有郡縣者。換言之,則郡縣之起源勢必由於人類社會生活逐漸演變之結果,今試就其演變之程式一申論之。

農業社會初期的人與地

竊以封建社會之形成與夫郡縣制度之確立,其必發生於土地私有觀念產生之後蓋可斷言,蓋人類既逐漸脫離遊牧生活而進化至農業社會則土地始漸被重視。然方其始也,黃河流域沃野千里,而人口稀少,伹須稍加墾殖則所在皆為良田。任何部族酋長皆可擇其最肥沃最至闊之土地率其人民耕之。至於劃成井田亦自無不可,且由於土地之邊際價值(marginal value)過低,人之對於土地亦不會生私有觀念。各部落劃地而耕彼此間無利害衝突。雖有強者亦毋須侵奪弱者土地。即或有恃強凌弱者,而被壓迫者亦可遷而去之不必與之抗爭。好在生存空間不發生問題;人民只要不過分懈惰則樂歲終身飽,凶年得免於死亡。

且看「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慾得其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以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史記?周本紀》)古公固然是不好多事的長者,然他所以敢如是慷慨者,主要的原因還是有岐下可遷。不求聞達於當世,一樣可以自耕自食,無求於人。

土地既不會生問題,則當時部落間競爭的主要物件不在「地」而在「民」。誰能擁有大量民眾,誰就能稱雄當世;誰就能富甲天下。古公長者,他看穿了「民之在我與在彼何異」,而一般野心家的酋長則要努力抓得大批民眾為自己部屬。然當時既無國籍限制,人民又無若何笨重的不動產,耕地所在皆是,因之他們可隨心所欲,任意遷徙,對於所隸部族亦無若何束縛,可去可留。如有酋長不得人民歡心,則其部屬便可相率逃去。所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