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變當然都是以「大英帝國的永恆利益」為出發點。但是不論進退,它都能發而中節,正如丘吉爾所說:「殺人也要殺得客客氣氣的嘛!」不像其他帝國主義,尤其是俄國與日本那樣的惡劣作風。
再說說法國。法帝國主義在清末中國所扮演的角色,原是個百分之百的「殖民主義」。它的模式便是瓜分後的非洲模式之延續。在十九世紀的非洲,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分別建立其殖民地。分據之後,彼此壁壘森嚴,互不相讓、勢同敵國。一旦歐洲本土有矛盾,則非洲亦矛盾隨之。此即法人強佔安南(一八八五)及廣州灣(一八九八)之後,向廣西、雲貴延伸之意圖也。其後德人之佔領膠州灣,據青島(一八九八),以山東為「勢力範圍」(sphere of influence)亦屬此類。
至於俄國,其入侵中國之方式與性質,則又為另一型態。
疆土帝國主義的俄羅斯
前節已言之「歐洲擴張主義」原是人類歷史在「現代階段」(The Moden Era)的時代現象。歐洲擴張主義者之向東發展原有海陸二途。上面諸節所述原是以西葡兩國作急先鋒,以英美兩國壓陣的「海上帝國主義」;而取道陸路東侵的帝國主義,就只有俄羅斯一國了。
以基輔(Kiev)為中心的中古時期的俄國,原是一個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的,極其落後的北歐小國。一三四〇年(南宋嘉熙四年)基輔為蒙古遠征軍所破。其後淪為蒙古帝國之附庸凡二百四十年。至一四八〇年(明成化十六年)始擺脫蒙古統治,恢復獨立。然在此二百四十年蒙古統治期中,此一原為不東不西之小國,卻學到一些既東且西的統治技術。其尤要者則為蒙古治下之極權政府也。因此俄國恢復獨立後的第一位沙皇「恐怖伊凡」(Ivan The Terrible),即為當時世界上兇殘至手刃太子的最恐怖的統治者。俄民斯時亦因久受蒙古之恐怖統治,一旦恢復獨立,也就追隨其恐怖的統治者,作最恐怖的擴張主義之反彈。其西方因受阻於強有力而更開化的西歐諸強,俄帝就只有瘋狂地向東推進了。斯拉夫原為北歐之一弱小民族也。孰知一旦野性爆發,不數十年竟翻過亞歐交界之烏拉山(Ural Mountains)而成為中亞與西伯利亞(Siberia)之第一號煞星了。Siberia者即鮮卑利亞之轉音,我國西北邊陲內外少數民族之故鄉也。這些「少數民族」原即是一些逐水草而居,隨季節遷移,每年南北轉徙千餘公里的遊牧民族。本身雖極驃悍,若無大單于為之統一,則亦各不相屬;甚至彼此忌嫉,予入侵者以可乘之機,各個擊破。
俄人東侵時,其武力雖不過數百人至數千人,然其擁有現代火器,以故「各個擊破」之實力極強。而俄人擴張之時其殘酷程度可能在西歐各海盜國家之上。其殺人滅族、奸擄焚掠,甚至燒烤人肉佐膳,亦時留記錄,有案可稽。筆者族叔唐盛鎬博士精通俄語,彼自俄國革命後所公開之沙俄檔案中,翻閱有關史料,讀之真駭人聽聞,不堪想像。所以沙俄東侵百餘年,鮮卑利亞真被它殺成一片血海。所幸於十七、八世紀時,中國清室崛起,而康雍乾三朝(一六六二~一七九五)本身固亦為一強大之陸上帝國主義也。以故於十七世紀之末,俄軍東侵至外興安嶺之西麓時,乃為強大清軍所遏阻。一戰之下,陸軍挫敗,乃有中俄〈尼布楚條約〉(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一六八九)之簽訂。該條約之主款厥為兩強以外興安嶺為界,劃疆而治。俄人之陸路東侵至此乃告一大段落;雙方相安無事者凡一百七十年。直至一八六〇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尼布楚條約〉,進佔我東北,強據我海參崴,改名俄屬「鎮東港」(俄語Vladivostok,即鎮東二字之組合也),從此為患北方,至今未已。
然俄國自沙俄迄蘇俄俱為生產落後之國家,在清朝與中國貿易,除大量皮毛之外,亦無太多進口貨物,故其對華貿易興趣不大,而所重者領土也。所以俄帝於晚清末葉為一單純的土地帝國主義(territorial imperialism),較之英國之十項全能,遜色多矣。但是在英法聯軍之役,彼竟能趁火打劫,不賣一彈而盡佔我東北,並及外興安嶺以東之整個西伯利亞;且乘勢穿越白令海峽而盡佔阿拉斯加(Alaska),與自加拿大東來之大英帝國主義短兵相接。俄人自知不能守,乃賄通美國參眾兩院,以七百二十萬美元之廉價(約五分錢一頃)售與內戰後之美國,然其以非法武力強佔我之東北全境卻寸土不還。
餘讀鹹同兩朝之《籌辦夷務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