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3 / 4)

小說:晚清七十年 作者:童舟

物費三千兩。(適筆款子在那時是大得驚人的。)

3、鉅野等七縣建教士住屋,建費兩萬四千兩。

4、中國道歉,並保證永不再犯。

5、中德合資建全省鐵路,開發礦藏。

6、賠償德軍侵膠澳軍費約數百萬兩。

(引自摩爾斯著《大清帝國國際關係史》卷三,頁一〇七。)

此六條墨汁未乾時,德使又補提若干條,在落實上述路礦要求之外,更提出租借青島及膠州灣九十九年之詳細條款。

這時清廷在毫無抵抗能力的情況之下,焦頭爛額,在君臣對泣一番之後,也就全部承認了。經四月之磋商,這項《膠州灣租借條約》就在翌年三月六日(陰曆二月十四日),正式簽字了。今日我們仍然很欣賞的「青島啤酒」,也就是那時德國商人在青島開始釀造的。

「不可戰而戰」與「可戰而不戰」

那時的所謂「教案」是什麼回事,而列強利用教案為籍口,以侵蝕中國領土主權,又是什麼回事?筆者已不厭其詳,縷述如上。這些都是歷史上扳搖不動的事實。我不相信任何中外史家可以否認的。若說「教案」完全起於中國老百姓的排外行為,這分明與事實不符。若說帝國主義在中國並不存在,那就更是強詞奪理的胡說。上述膠澳租借史,你說不是歐洲帝國主義的侵華行為的標準記錄?

當然,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歐美帝國主義為什麼不侵日本呢?胡適老師說得好,帝國主義為何不侵「五鬼不入」之國呢?帝國主義之侵我,也是我們自己窩囊的結果嘛。哪能專怪人家呢?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如此窩囊呢,如今民運人士怪共產黨;共產黨怪國民黨;國民黨怪洪憲皇帝和慈禧老太后;老太后又轉怪洋人。

其實什麼都不是。我國近百餘年的動亂,是一種歷史上社會「轉型」的現象。文化不論中西,都是要從落後的「中古型態」,轉入「現代型態」。西洋文明從「文藝復興」(一三〇〇)開始,已「轉」了六百年。我們從「鴉片戰爭」(一八三九~一八四二)開始,至今才一百五十年,按理我們還應該有一段苦日子好過呢!分階段「轉型」是慢慢來的,急不得也。筆者於「轉型」之說,謬論已多,這兒就不再嚕囌了。

總之在戊戌和庚子那個階段,自曾左李張(之洞)而下的漢族士大夫和器重他們的皇帝爺——義和團同志們尊之為「一龍二虎」者,他們吃一塹、長一智,知道洋大人是碰不得的。他們知道「外事棘手」、「教案難辦」,不可輕率從事。

記得「九一八」時代,筆者當小學生時,曾讀過陳布雷先生的大著《國民政府告學生書》,曰:「可戰而不戰,以亡其國,政府之罪也。不可戰而戰,以亡其國,亦政府之罪也」其實這也是九一八前三十年中國士大夫的心境。可是這種士大夫情懷就不是當時工農兵——李逵、武松、花和尚和濟公法師一流人的想法了。

在這批英雄好漢、江湖豪傑眼光裡,他們所見到的只是洋人的橫蠻,教民的仗勢和政府的畏葸。尤其是德軍佔領膠澳,向內陸進襲之時,官軍狗走雞飛,總兵(今師長)被俘,在如潮的難民,兒啼女叫聲中,那群受到洋教士保護之下的教民,尤其是「吃教的教民」,自然無逃難的必要。道左傍觀,可能且有幸免和得意之色,不肖者更可趁火打劫,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相形之下,不但強弱分明,甚至忠奸立辨。

這樣一來,不但民教雙方陣線分明,地方各種教門、拳會、會黨,也會認為政府過分孱弱——「可戰而不戰,以亡其國」,則江湖豪傑,乃至當地武生仕紳。也都要揭竿而起,以保鄉衛國、仇洋滅教為己任了。

山東本是民風強悍的地方,如今人民既同仇敵愾若此,則一向對人民只知誅戮鎮壓而畏洋讓教的滿清地方官,對他們的傳統政策,也就有重行考慮之必要了。

「農民起義」的另一面

我們要知道,在滿清末年的中國政府裡和社會上的動亂,基本上是與秦漢隋唐宋元明諸朝代的末年是大同小異的。這時的國家機器徹底鏽爛。政府紀綱、社會秩序,同時解體。人禍天災(天災往往是人禍的延續),一時俱來。衣食不足,安知禮義。公私道德;也徹底崩潰。人心惶惶,莫知所適;邪教邪門、惡僧妖道,也就乘虛而入。饑民索食,難免打家劫舍,為盜為匪。強梁狡黠者以及劣紳土豪,就更要結團結練(練亦為捻,便是捻軍的起源),鬥爭稱霸。強凌弱、大吃小,逐漸形成大小軍閥,來糜爛一方。一般良民百姓,不論從善從惡,但求自保,亦勢必捲入洪流,不能倖免。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