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向九洲發起了進攻,太平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湘軍遭到了慘重的損失。進行了一天激戰,雙方仍分不出勝負。這天晚上,狂風大作,湘軍機發起猛攻,終於攻下九洲。

把雨花臺和九洲攻下來後,曾國荃便準備進攻聚寶門、印子山,曾國藩也把鮑超、肖慶衍兩隊軍馬調到江南,以便對天京形成攻圍之勢。但由於鮑軍中流行疾疫,江南一帶軍情危機,曾國藩攻圍天京的計劃破產。但太平軍的形勢也好不到哪兒去,李秀成的軍隊此時已損失了十多萬人,並且缺糧少餉,對清軍已無力反攻。曾國荃在六月到九月之間,先後猛攻南京城附近的印子山、上方橋、江東橋、高橋門、七瓦橋,最後全部佔領了這些要地。十月,又派軍隊進駐孝陵衛。太平軍只能透過北神策、太平兩門進行聯絡。十一月初五,湘軍用地道火藥,炸塌了十多丈城牆。

此時,天京已是岌岌可危。李秀成匆忙從蘇州、無錫趕了回來,但已於事無補,於是他在分析了整個形勢後,建議洪秀全放棄南京,轉移到江西。但洪秀全捨不得丟下南京城,太平軍的形勢無以緩解。同治三年正月,左宗棠在浙江、李鴻章在江蘇的勝利使得南京城的屏障盡失。但此時並沒有對南京城的攻守造成太大影響。湘軍此時又把鐘山頂上的天保城攻下,然後在太平、神策兩門外修築了堅固的石壘,派軍嚴加把守,從而形成合圍南京之勢。

三月初,曾國荃更加強了對南京城的進攻,他命令湘軍在各城修築起堅固的石壘,並開挖地道,但地道所起作用不大,大多數被太平軍破壞。這時由於南京城久攻不下,清廷派李鴻章前來合攻。湘軍全力攻擊,守城的太平軍無力反擊,湘軍終於攻下南京城。

曾國藩至金陵後,令熊登武把他的屍體從墳裡挖出來給燒了。他在七月廿八日的日記中還有記載:屍體被挖出來以後,“扛來一驗,鬍鬚微白可數,頭禿無發,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黃緞繡龍包裹。驗畢,大雨約半時許”。洪天貴是繼位的幼天王,在天京被攻陷的當天夜晚,李秀成帶著他從城南衝出重圍。李秀成護主心切,讓幼天王騎上了自己的壯馬,卻不幸與大隊伍分散,一個人被俘虜。洪天貴在黃文英部的保衛之下,輾轉奔逃於安徽、浙江、江西,最後還是在江西石城做了俘虜,於1864年11月18日被處死。至此,轉戰十餘年的湘軍總算完成了自己最初的使命。

第四部分:天國瓦解血洗南京城

湘軍進入南京城後,對南京實行了“燒”、“殺”、“搶”的政策,如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南京大屠殺一樣血洗南京城。首先對南京城進行焚燒。太平軍大多依靠巷戰,一幢幢房子就成了他們的據點,湘軍為對付太平軍,乾脆把房子也燒掉了。他們並且把城中財寶劫掠一空。趙烈文曾這樣描述湘軍在南京城大肆擄掠的情形,“蕭孚泗在偽天王府,取出金銀不貲,即縱火燒屋以滅跡”。甚至連曾國藩本人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他說:“至偽天王府一看,規模俱仿宮殿之別,而焚燒無一存者。”大火在南京城一共燒了八天,如若沒有六月二十四日的大雨,大火不知道到何時得以平息。經過這番大火,南京城幾乎成了一片廢墟。曾國藩的女兒曾紀芬是這樣描述的:“九月朔日,全眷赴寧,初十日入督署,亦故英王府也。方師之入城也,搜捕餘黨,悉焚其巢穴,巨廈多為煨燼,洪秀全所居之天王府更為無淪矣。惟陳玉成以先死,其府獨空,遂未被災,故暫以之為督署。”

湘軍入城後大肆屠殺生靈百姓。曾國藩在奏摺中這樣寫道:“三日之內,斃賊十餘萬人,秦淮河屍首如麻。凡偽王、偽王將、天將及大小酋目約有三千餘名,死於敵軍之中者居其半,死於城河溝渠及自焚者居其半。”當然這裡麵包含有曾國藩為邀軍功而虛報數字的可能性,但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湘軍確實殺人如麻。湘軍在把南京城攻下五天後,即六月二十一日,整個金陵城中,“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在二十三日時,“精壯長毛除抗拒時被斬殺外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後即行縱放”。“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擔又無窯可挖者,盡情殺死。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一人俱無。老者無不受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其亂如此,可為髮指”。可見,湘軍在南京城殺戮的很多都是平民百姓,並且其中的大部分是老、幼、病、殘、孕者,極其慘無人道。

湘軍在南京城還大肆強擄和姦淫婦女,使婦女的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破壞。趙烈文曾說:“婦女四十歲以下一人俱無”,可見湘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