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所以理應受到懲戒,對於他們的懲戒,則是將其流放,以充實邊疆,擴大邊疆地區的漢族人口。在短短數年間,多達一千三百萬人被流放至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甚至於西藏。
而現在流放往往根據《保安條例》,將那些有可能威脅到治安的人趕出城市,更將其中的激進者流放至邊疆省份,在過去的幾年間,每年都有數千人因為保安條例被流放邊疆省份。
“還有六個月!”
在唐努烏梁海大楊樹村這個緊靠著大湖的寒冷地方已經住了好幾年的廖仲愷,看著木牆上日曆,有些興高采烈的於心間自語著。
流放,他是在帝國四年被判流放,至今已經快六年了,雖說流放的日子,使得他有充分的時間供他思考各種問題,同樣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自己的研究,可是作為一個習慣了南方的溫暖的南方人,他卻很難適應這唐努烏梁海的冬天。
至今,他仍然記得在第一個冬天到來的時候,面對零下三十六度的低溫,難耐酷寒的他甚至動過給美國駐華公使寫信的念頭,因為他出生在美國,所以,他希望由美國公使出面,帶他離開這裡,可最終強烈的自尊心卻令他放棄了這個念頭。
坐在被雪暴埋到屋頂的小木屋裡,聽著雪暴那無休止的怒吼呼嘯,他不時回憶起在過去的六年中一些最難以忘懷的事情。
流放的歲月,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艱苦,在這裡,作為“國事犯”的他,不需要像其它的流放犯一樣,必須開墾土地,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食物,他每個月可以領取六元的生活費,儘管不多,可是在邊疆卻足以維持他的生活,而且他還是這裡國民中學的老師,每個月可以領取五十六元的工資,這足以讓他在中國的任何地方過上愜意而且富足的生活。
不過他往往會將自己的工資寄給妻子,然後靠著政府發放的生活費維持自己的生活,用生活費的節餘部分訂報、購書,每年當春天來臨的時候,這種愜意的生活,如果不是每週都需要到警察局報道,他或許會忘記自己被流放的事實。
如果不是因為這裡的冬天太過寒冷,而且對未來滿懷期待,或許他會向很多流放犯一樣,把自己的家人帶到這裡,然後認命的在這裡以教書為生,可他相信,相信流放的生活很快就會結束,中國總有一天,會發生變化。
所以,每當他從報紙上,看到那些國會鬥爭的報道時,總會充滿期待,那是對變化的期待,尤其是在管明棠出任總理大臣之後,他更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眾所周知,管明棠的立場非常鮮明,他支援立憲,甚至於支援在中國實施虛君制。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在他看來,管明棠出任總理大臣,總意味著國家在發生轉變,儘管這種變化很慢,但總是在朝好的一面發展著,如果說在過去的六年中,他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恐怕就是他從一個共和派的激進分子,變成了一個傾向於立憲的立憲派。
畢竟現在,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對於現在的中國而言,沒有任何人可以動搖現在的體制,在絕大多數民眾的眼中,相比於滿清時代,現在的中國無疑更像是一個國家,國家的地位也遠非滿清時代所能相比,而且,絕大多數民眾不需要再忍飢挨餓,中國的百姓歷來都沒有多高的要求,他們的要求非常簡單,只是吃飽肚子,所以他們很知足。
而在廖仲愷看來,至少,截止到現在,單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沒有誰能做的比陳默然更好,或許真的像很多人一樣,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了,當然除去“民權的退步”,似乎一切都還不錯。
如果國家能夠真正實現立憲的話,或許思索著,廖仲愷拿起剛剛送來的報紙看了起來,報紙是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帝國時報》,儘管在中國政府不能辦報,不過《帝國時報》卻是傾向於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它幾乎等於中國的官方報紙,不過對於政府每月在《帝國時報》釋出五萬元的廣告一事,廖仲愷卻是極為鄙夷,這是一種收買,但無論如何,從這份半官方的報紙上,總能得到一些他需要的資訊。
相比於很多人,廖仲愷有非凡的記憶力,他可以清楚的記住一年前只看過一遍的文章,一翻開報紙,他就看到一篇文章——《強國之道——舉國皆兵》,看著這篇文章,他先是一愣,隨後便用很低的聲音,幾乎是很輕的耳語,不慌不忙地念了起來:
“每晨五點鐘,天明炮一聲,全城市的人民皆起,學校教員、學生以及公務員,商人、工人無不起床,五點半上操場,分授軍事訓練,人民精神之振作真不可及也。
如今值此戰時,推廣這等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