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便是了,可就是這麼一個撤退,愣是耽誤了一天的時間也沒有完成。
慈禧命令袁世凱帶著圍攻張野的部隊裡的十萬人馬立刻出關抗擊日軍,這條命令是沒問題的。這些清軍已經出來了,而且戰備什麼的比起其他地方軍也是相對比較完整的,是可以直接作戰的部隊。
直接調集的話,會減少很多的時間,而且也可以保證他們與袁世凱一同出關,方便袁世凱部署作戰。
一切都是美好的,可到了這邊卻出問題了,這裡的軍隊有三十萬,調誰跟著一起出關?這個朝廷並沒有說,而是讓袁世凱自己做主。
對於這些清兵大老爺們,袁世凱瞭解的也並不多,而袁世凱心裡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找那些戰鬥力強的部隊,這樣在遇見日軍之後也還有一戰之力。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是很殘酷,三十萬清軍中,沒有一人願意跟著袁世凱出關的,哪怕袁世凱點了名,他們也不願意跟著走。
最終,袁世凱也無可奈何,雖有聖旨,但在這裡卻壓不住眾人,都是手握兵權的大將,讓他們聚集在一起,部隊就是他們命,你要他們的命,他們會給你嗎?
無奈之下,袁世凱最終還是做出了妥協,下令部隊分散到各個營中,挑選那些合格計程車兵,也不管這些將領們願不願意,只要是被北洋新軍看上的,一律拉走。
為了防止那些人不情願,袁世凱當即宣佈這些人全都是北洋新軍,即刻起享受北洋新軍的一切福利,軍餉與新軍等同。
最終,新軍加上拉來的壯丁,袁世凱好不容易湊齊了三萬人馬,因為擔心夜長夢多,所以便下令連夜開拔,先離開這裡再說,免的那幫將領心有不甘,半夜來搗亂。
“北洋新軍走了?”
楊軍威站在城頭上,手裡拿著千里鏡,看著對面的一舉一動,天快要黑了,稍遠一些也看的不大清楚。
“看這樣子大概也只有兩三萬人馬的調動,對於目前的現狀來說已是無關緊要。通知老趙,密切觀察清軍動態,特別是袁世凱的北洋新軍,若他真的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