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慢慢的消失。
這樣既可以保證孫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也不會讓張野做強做大,日本人也可以繼續遙控指揮。
野田的計劃讓孫文心動了,但是與野田計劃不同的是,孫文想要把張野拉攏到自己這邊來。他手裡最缺的便是軍隊,只要有了軍隊,什麼事還不好乾?
雖然他也知道有一定的難度,但也想去試一試。當然了,不是現在,而是等張野名聲落地之後,這樣的話張野走投無路,屆時自然好招攬一些。
與此同時,北京租借內的德國外交使館內,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若有所思的看著威廉。
山東的局勢越亂,對於德國就越是有利。首先,他是支援張野反清的,這樣德國就能渾水摸魚,而清政府屆時迫於德國方面的軍事壓力,勢必會同意德國的要求,從而將心思全都放在剿匪方面。
等他們把張野給剿滅了之後,合約也早就生效了,屆時可不是清政府說不承認就行了的。
但是這一次張野採購大宗的軍火裝置,卻是讓克林德有些難以接受,他並不想張野把事情鬧得太大,一旦真的把清廷給推翻了,那麼日後他們的利益誰來保證?
眾所周知,一個新國家的建立,總是會廢除一些之前不平等的條約,特別是那些手中有軍隊、戰鬥力特別強的新國家,那時他們不怕別人的軍隊。
而德國又遠離清國,即便是派軍,也只能是幾千幾千的派,太多的話德國就難以承受,畢竟他們在遠東地區沒有任何根基,部隊來了住哪,吃什麼?這些都是個問題。
所以他很希望張野把遠東的局勢給攪亂,但又不希望張野有能力左右局勢,最好是能跟清廷抗衡一段時間,這個時間不需要太久,只要等到德軍來到之後,與他們簽訂好協議就行了。
而且根據克林德的瞭解,張野手中目前儲備的彈藥是足夠支撐三到四個月的,再考慮到戰爭不可能是天天都在打,清軍也不可能不顧生死的去跟張野硬拼,所以張野的儲備至少夠用半年。
而這半年的時間,也足夠德國做出部署了。
所以,克林德的意思也很明確,不賣。當時賣給張野鍊鐵裝置還覺得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