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3 / 4)

小說:風流探花帥承瀛 作者:使勁兒

光公也都成了高官。他的弟弟和琳,由生員補吏部筆帖式,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及四川總督,接替福康安做了領兵主帥。他的兒子也獲得了殊譽,乾隆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二十日特降諭旨:“尚書和?之子賜名豐紳殷德,指為十公主之額駙,賞戴紅絨結頂,雙服孔雀翎,穿金線長褂,待年及歲時,再派結髮大臣,舉行指婚禮。”

如此,真是耀祖光宗,滿門華採。

和?受譽奇殊。

有時,乾隆竟將和?留在上書房同榻而眠。和?則益加適應,竟放出百般媚態。從而,使乾隆相信和?即馬佳氏,無疑。

和?更是為乾隆所適應。

一次,他將乾隆接進府中用膳。酒畢,天色已黑了下來。乾隆多貪了幾杯,有些醉意,便被引到一屋休息。待乾隆進得堂室的屋子裡時,發現華燈下的睡榻上,竟然躺著一個女子。這女子正在妙齡,一絲不掛,胴體如玉,細膩如脂。此時,正妖媚地向他微笑。於是,乾隆便撲了過去,只鬧個日落黃昏,一片朦朧。

這個女子不是別人,正是和?胞妹。

由於諸多原因,兩廂情願,和?的受寵,已是無有可比的了。

正因如此,和?便肆無忌憚起來。玩弄權術,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貪贓枉法,為所欲為。真是小人得志。

正因如此,他遭受到了所有正直大臣的反對。

他為了抵擋此狀,便開始大肆拉攏人。

他薦舉帥承瀛為太子永琰師傅,就是抱著這個目的的。

然而,事與願違。

當他發現帥承瀛竟然與反對他的大臣劉墉、紀昀、王傑、董浩、阿桂、稽璜、于敏中、劉統勳等攪和在一起時,便視其為敵,欲予以除之。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夏,乾隆帝與太子永琰來熱河行宮避暑。

熱河行宮,即避暑山莊,俗稱承德離宮,位於承德城區偏北處。東有武烈河,北有獅子溝,內有熱河泉,南有雙塔山,東有棒槌山;此外還有僧官帽、蛤蟆石、羅漢山等,山、水、林、泉備俱,景色優美。園林建築,盡仿江南,有仿鎮江金山寺,有仿蘇州獅子林,有仿嘉興煙雨樓,還有北方牧場、平原田野之佈置,堪稱融南北風格於一爐,聚山原湖洲於一體。綠草芳茵,林木呈蔭,糜鹿成群,鳥語花香,真乃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座皇家林苑,由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先後歷百年才得以建成。“避暑山莊”匾額四字,為康熙題寫,園林內諸景,皆有乾隆題詠。於是,又為其增添幾分秀色和深邃。

乾隆、永琰這次來熱河行宮,帥承瀛作扈從。

偏巧,文華殿大學士和?,奉旨在這裡修建外八廟。

外八廟,即:溥仁寺、溥善寺、普樂寺、普寧寺、安遠廟、普陀宗乘廟、殊象寺、須彌福壽寺。八廟位於獅子河谷,武烈河東。其中,以普寧寺、須彌福壽寺、普陀宗乘廟最為著名。

普寧寺,又稱大佛寺,建於乾隆二十年(1775年)。寺內有千手千眼佛,為木雕,高22.28米,腰圍15米,世界成尊。寺內,還有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成、記述清廷平定準葛爾部叛亂的碑碣。

須彌福壽寺,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西藏班禪六世前來朝賀乾隆七十聖壽的住地。建築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式樣,寓意福壽吉祥。殿頂皆為鎏金銅瓦,日光下燦爛輝煌,光彩奪目,金赤金鱗。

普陀宗乘廟,建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帝慶祝自己六十壽辰和母親八十壽辰時,為接待來自西藏、青海、新疆、內蒙諸地政教首領及王公貴族朝賀而建,仿拉薩布達拉宮式樣。廟內,有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成的碑碣二座,即《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碑、《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碑,蓋述土爾扈特部族二十七萬人,克服重重阻礙,忍受巨大犧牲,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從伏加河流域作長途跋涉,最後迴歸大清國的悲壯歷史。

這年,和?正在奉旨修建須彌福壽寺任上。

和?見帥承瀛扈從前來,頗為不悅。

原來,他這個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在這次藉助給乾隆生母八十聖壽建築廟宇以為紀念事中,極盡貪佔之能事,大批資財被侵吞,流入自己私囊。人們說,“廟磚每塊都有其赤爪,宇瓦每片都有其綠珠”,實不為過。

和?生怕帥承瀛知道內情,傳至聖上耳中。

然而,和?一琢磨,便生出一計。何不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