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同居多異志,
兩賢相遇真家瑞。
家瑞偏逢變坎坷,
賢女空悲共憔悴。
汪君同室曰王徐,
浙水清門著節義。
自昔之子號宜家,
厥後良人厄遠地。
瞻望母兮目豈瞑,
哀弱子兮孤誰寄。
莊姜戴媯無猜嫌,
趙姬叔隗均禮誼。
含悽且作未亡人,
戮力同肩未了事。
風雨冥冥?虎驚,
籬壁蕭蕭魑魅肆。
凜冽冰霜足禦侮,
殷勤針鑿還供匱。
冬夜夏日寒暑長,
機筐書篋無時置。
高堂終年子有成,
地下報君妾無愧。
賢哉患難有同心,
嗟乎傳聞為酸鼻。
福堂應以陰騭酬,
弱骨何必鬼神忌。
齊年雙嫠穴同歸,
百死孤生空血淚。
閨中嬰白豈為名,
身後鼎牲匪我思。
君恩逮下靡有遺,
孝子顯親無弗至。
吾為賢者嘆餘生,
何以報之為良吏。
此詩,後收入《汪氏雙節堂贈言叢刊》書中。
是日,帥承瀛正在三通館伏案纂修進獻的《四庫全書》入選原書,忽有公公來宣:
“聖上諭詔:翰林院編修、三通館纂修官、辛卯科二甲一名進士、尋陽帥承瀛於圓明園‘山高水長閣’進見。欽此。”
帥承瀛聞知,即隨公公前往。
此時,乾隆帝與太后鈕祜祿氏正在山高水長閣坐著,旁邊有大學士和?相陪。
帥承瀛進閣見過太后和聖上後,當即跪倒,叩拜,誦道:
“太后萬壽,萬萬壽!聖上萬歲,萬萬歲!”
乾隆見後,說道:
“愛卿平身。”
帥承瀛爬起,在一旁立定。
太后看了帥承瀛一眼,笑道:
“帥翰林,都是熟人,一邊落座吧。”
帥承瀛說道:
“有太后、聖上在此,微臣不敢坐。”
乾隆看了,說道:
“太后已賜座,請愛卿坐下述話。”
帥承瀛聽了,這才答道:
“謝太后,謝萬歲。”
隨即,在旁邊的一張鐵梨木椅子上落座。
乾隆道:
“愛卿,你知朕請你來作何?”
帥承瀛道:
“回稟聖上:臣實不知。”
乾隆道:
“愛卿,朕今天要你來,實則是因為家事也。”
帥承瀛道:
“聖上歷來對微臣恩重如山,有何事相托,只管說來,臣萬死不辭。”
乾隆道:
“愛卿,那就好。我就直說了吧,朕想請你作皇十五子永琰的御師,不知卿可願意否?”
帥承瀛聽了這話,瞬間在腦際迴旋過好多事情??
乾隆帝共有皇子17人,而留下名的只有13人,他們是:大皇子永璜、二皇子永璉、三皇子永璋、四皇子永?、五皇子永琪、六皇子永?、七皇子永琮、八皇子永璇、九皇子永?、十一皇子永?、十二皇子永?、十五皇子永琰、十七皇子永?。
在這有名的13個皇子中,見存的只有6人,他們是:皇長子永璜定安親王、皇三子永璋循郡王、皇六子永?質莊親王、皇八子永璇儀偵親王、皇十一子永?成哲親王、皇十五子永琰。
在乾隆的這諸多的皇子中,其地位的擺佈,都是經歷著不同的命運的。“雖然同為帝王家,卻是前程有二一”,這話是有一定依據的。
永琰,系乾隆帝第十五皇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生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殿”。他的生母,為魏佳氏,內管領清泰之女,原屬漢軍,後轉入滿洲旗人,並無特殊身份和神秘背景。她入宮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是個普通的“貴人”,僅列在“答應”、“常在”之上,居“嬪”、“妃”之下,更談不上是什麼“後”了。她於乾隆十年(1745年),被冊封為令嬪。乾隆三十年(1765年),被晉升為貴妃。她為乾隆生了四子二女,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死去。
乾隆生永琰時,已年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