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白之冤,不禁“萬情結緝,憂從中摧!”悲憤和痛苦折磨著這位老人。在獄中他寫有《萬憤詞投魏郎中》: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
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
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
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
李白已有五十七歲了,父母還在,哥哥在九江,弟弟在三峽,兒子在山東,妻子在南昌,本人在潯陽(黃梅),一家星散,不得團聚;特別是看到“囚鸞寵雞”的不合理現實,李白呼喊著:“哀哉悲夫,難察餘之貞堅!”
這年八、九月間,李白經宣慰大使崔渙和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審問,認為罪輕可赦,釋放出獄,但肅宗的中央政權還是叛處李白長期流放夜郎。李白就是在一峰獨秀的蔡山腳下的潯陽(黃梅縣舊治)江畔開始流放生活的,他和內弟依依惜別,要內弟向妻子轉達他的苦衷,由於他的遭遇而連累妻子,他一直深感不安和歉疚。李白望著長江排天的濁浪,從他自已的境遇想到屈原當年的被放逐,這種歷史的悲劇何其相似,何等悽楚啊!
(三)
離開潯陽(黃梅縣)的第二年,李白沿長江西行,向流放地夜郎走去。到了夔州的白帝城時,碰到大赦,李白也在被赦之列,得以釋放,這真是絕處逢生。到達江陵後,詩人心中熱情的火苗一下子點著了,詩句從口中奔湧而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就是膾灸人口的千古絕唱《早發白帝城》。李白很快回到了潯陽(黃梅縣),又登上了蔡山,爾後返回南昌家中。
這是李白最後一次到蔡山,雖然已是遲暮之年,貧病交加,但他豪放不羈的精神,橫空飄逸的才氣仍然不減當年,真是難能可貴!誰能相信,本文一開始介紹的那首《江心寺》詩,就是剛剛擺脫縲紲之苦這次登山時所作。蔡山詩聖地,詩人愛蔡山。儘管個人的遭遇是那樣不幸,但一看到他所鍾愛的名山秀水,又放聲高唱起來!
這次李白在蔡山時間不長,但寫了幾首著名的詩篇。比如《贈蔡山人》:
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
一乘無倪舟,八級縱遠拖。
燕客期躍馬,唐生安敢譏。
採珠易驚龍,大道可暗歸。
故山松月明,遐爾玩清輝。
這首詩景象開闊,氣勢磅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作為把“尋仙”和放情山水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李白,對蔡山懷有特殊的感情,因為在佛教盛行的唐朝,潯陽(黃梅縣)境內幾呼寺廟林立,禪宗四祖寺、五祖寺名動京師。據《黃梅縣誌》記載,唐朝有名的“口蜜腹劍”的奸相李林甫的女兒李騰空,就曾在蔡山求仙訪道,“居江心寺之北”,李白也將此定為避居之地,也許和這一點多少有點關係吧。“相門女”遁世出家,這在唐朝並不稀奇,李白妻子宗氏也是“相門女”,同樣醉心於道教,曾幾次偕同李白到蔡山朝聖,直到李白長流夜郎,獲釋歸家之後,宗氏還專門前往蔡山去燒拜佛,大概是祈禱上蒼保佑李白不要再受劫難了。李白的《送內赴蔡山尋仙》寫道:“慕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門疊,乘鸞著玉鞭”,記敘的就是這件事。
李白自己對隱居蔡山“餐露嗽瑤泉”的那段生活常在心頭懷念,在他晚年還希望再度上山隱居:“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不過,這個願望最終並未實現。當然,我們可以看到,他“將不可求之事求之”的真實目的,是藉以揮斥“人生在世不稱意”的幽憤,是要永遠辭去那個“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人間,只是把虛無縹緲的神仙天界當作沒有權貴的世界來追求罷了。
李白從蔡山回到家後,安史之亂尚未平息,戰亂頻仍,李白縱目河山,心緒焦急,“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他還不顧六十二歲的高齡,參加唐太尉李光弼平定叛亂的東征,但在半途因病踅回來了,第二年便病逝於當塗。
是的,李白到了晚年直至離開人世之前,他的愛國熱情還象人們在蔡山江心禪寺門前看到的那顆千年晉梅那樣,怒放著,蓬勃地怒放著!
尋訪帥承瀛足跡之四 '本章字數:1101 最新更新時間:2008…02…11 21:09:07。0'
藥典載名 挪園傳奇
…李時珍與黃梅縣紫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