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對克魯格的電報不作評論,他只命令他執行“呂迪希”計劃。這個命令盟軍在一小時之內就知道了。接著,第二個情報來源加入了挫敗“呂迪希”和殲滅西線德軍的遊戲。瑟堡的留守間諜喬治和他在阿弗朗什的助手“迪柴爾先生”被命令就一些橋樑的狀況作出報告,“呂迪希”部隊到阿弗朗什一定得透過這些橋樑。就這樣,透過“超級機密”,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瞭解到“呂迪希”的每一個細節,透過德國人向留守間諜發出的問題,他們甚至能推斷出攻擊的日程表。
盟軍第三十步兵師司令利蘭·S ·霍布斯將軍於8 月6 日下午八點接受了指揮部署在莫爾丹的部隊的權力,離“呂迪希”發動的時間只有四小時。這位五十四歲的步兵軍官對友軍的位置知之甚少——因此對敵軍的部署也不甚瞭解。經過長時間的行軍,他的一師人馬已十分睏乏。他們接防的陣地對打一場大防禦戰實際上沒有做任何準備。防禦工事和交通工具都不足;最嚴重的是,第三十步兵師對這樣的情況一無所知,即德軍正在他們的對面集結,即將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攻勢。盟軍高階指揮部也許對“呂迪希”瞭如指掌,包括每一個細節,但這些情況都沒有向霍布斯指揮部透露那怕是一點點。
霍布斯採取的第一個行動是佔領三一七山頭,此山高一千零三十英尺,俯視著莫爾丹及其周圍地區。在晴朗的日子,可看到阿弗朗什,它就坐落在三十英尺外的海岸上。就在三連人共七百名官兵在山上築工事的時候,許多徵兆表明該地區的德國人進行著異乎尋常的活動:無線電話中奇怪和短暫的交談;頻繁的空中活動;莫爾丹東面樹林中驚飛的烏鴉、寒鴉和鷓鴣;遠處坦克的隆隆聲。三一七山頭上計程車兵覺得他們看到指揮坦克前進的憲兵舉著的火把。它們可能是美國坦克,但事實上它們不是,它們是德國的。
突然,在事先沒有進行壓制性炮擊的情況下,德國人開始攻擊,使盟軍毫無防備。載著黨衛軍衝鋒隊員的坦克馳出樹林,繞過三一七山,進入莫爾丹,佔領了設在白十字旅店的美軍指揮部。接著,德軍坦克成扇形穿過第三十步兵師的防禦陣地向前推進,一翼佔領了位於錫河邊的勒梅斯尼阿德雷村,另一翼進逼位於塞呂內河邊的聖希萊爾。天亮時,德軍離阿弗朗什——逢託博爾公路只有十英里。第三十師瀕於全軍崩潰的邊緣。霍布斯後來報告說:“德軍在那一天只要再使上一把勁就能達到目的。”但天亮時,三個因素起的作用挫敗了敵人的銳氣。第一個因素是德國人未能攻佔三一七山頭,山上計程車兵居高臨下,把德軍的集結看得一清二楚,由他們指揮的密集的炮火把編成隊形的德軍坦克打得七零八落。第二個因素是霧。德國人本來期望在日出到十一點之間,濃霧將掩護坦克,使不受盟軍飛機的襲擊。但霧很快消散了,坦克暴露在“颶風”式飛機密集的襲擊之下;八點剛過,不少於十中隊的飛機飛抵戰場上空,在坦克試圖穿過小樹林地帶時,對它們狂轟濫炸;就在瑟堡半島這一片森林地帶,德國人以前曾經常地擋住美軍裝甲車的前進。
造成在莫爾丹初戰失利的第三個因素是第一百一十六坦克師司令格哈特·馮·施維林的古怪行動,他1939 年曾代表卡納里斯和貝克在倫敦與孟席斯、賈德干和戈弗雷談判,試圖達成一項諒解。他的師預定參加攻擊,但壓根兒就沒有出現。指揮“呂迪希”坦克部隊的將軍漢斯·馮·芬克設法弄清楚究竟出了什麼事。施維林到底在哪裡?他的坦克哪裡去了?施維林對芬克的憤怒無動於衷。他解釋說他對“呂迪希”沒有信心,因此他感到他不能參加攻擊。但還有更深刻的原因——芬克和克魯格都知道。施維林對勝利己失去信心,他捲入了7 月20 日的陰謀,他蔑視現政權,特別蔑視克魯格。即使他要用自己的腦袋作代價,他也不準備讓他的師在遠離德國的地方為一個完蛋的事業被撕成碎片。他要讓它完整無損地留著保衛祖國。
施維林公然抗命,於8 月7 日下午四點被解除指揮權。忠於他計程車兵發出了不樣的咕噥聲。事實上後來在亞琛,他們確實造了黨衛軍的反,但現在他們服從了命令,加入了攻擊。他們被美軍大炮的密集轟擊和皇家空軍的火箭襲擊擋住了。德國空軍根本接近不了戰場,克魯格期待的來自加來第十五軍的援兵也不見蹤影。接著,7 日快到午夜的時候,第一加拿大軍從卡昂方面攻擊克魯格北翼。在大量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的前導下,強大的加拿大部隊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線。為了在第二道防線上炸開一條通道,一千架皇家空軍的夜間轟炸機在一點剛過時鋪天蓋地而來,藍色的照明彈轟炸同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