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陣中受傷的那些一同北來的同鄉袍澤之後,魏延感到的卻是更多的抑鬱和愧疚。相比於那個演義中殺韓玄如宰豬狗的反骨仔,這個時代的魏延卻是較早的跟了劉備,並對他委以重任,對於劉備的以仁待人,以及劉備麾下的像徐庶,諸葛亮等人這些人都是從底層屢經世事艱辛的人物,劉備軍中的上上下下多少有幾分淡淡的以人為本的意味,故而此一時的魏延雖然依然熱衷功利,到還沒有被功名利祿所奴役,要不然子午谷中的閻圃,也不會那般容易勸解了他。
對於魏延的狀態,馬岱和龐德自然是經歷過的,這兩人跟著馬騰和馬岱征戰四方的時間可是相當的長了,他們的心路歷程當然不是魏延可比,而且兩人身邊還有這馬騰和馬超不時的指點,而不像魏延除了自己的感悟之外,也只能自己借鑑他人為將的方式。
不過此時的馬岱和龐德倒是沒有去執教與他,並不是因為魏延自身的高傲,而是他們也知道這樣心裡方面的事情,還是要靠自己去把握來的更徹底些。
而且他們也從魏延漸漸變得明亮的眼神中看出了他已經清楚了,相比於自己的自怨自艾,他更應該做的事情乃是今後征戰之時的考慮周全,縱是不能做到萬無一失,卻也要儘量的做到以最小的代價來爭取最大的勝利,或許這便是他曾經聽過的一句話,“做什麼都要做到獲得最大的利益”
想通了的魏延,自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文長,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啊?”
馬岱和龐德兩個人看著這樣的魏延,於此時笑著問道。
“呵呵,”魏延卻是搖頭,笑著言道,“這會兒啊,我們就不要多事了,但做一枚楔子,牢牢的紮在這裡便好”
有時候,不做才是最好的做
'w w w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雍涼風雲(五十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雍涼風雲(五十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雍涼風雲(五十六)
就像先前說的,有些事情,還是讓事主本人將事情想明白,想清楚為好,就像對於魏延的態度。
既然身在襄陽的劉備相信魏延,任他獨領一軍騎兵,既然漢中之時的關羽給以魏延以信重,讓他兵出子午谷,所以不管魏延如何行軍,其他人頂多能夠提些意見,至於魏延最終如何做,卻還得看他本人如何選擇。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實在是一句太好的託詞。
對於之前魏延最終成功的兵出子午谷,作為鄧瀚來說多少有些對於前世中那份千年而降的歷史的彌補之感,不過見到魏延兵出之後,所做的事情,倍添穩重,到讓鄧瀚另感差異。
就在鄧瀚的詫異之中,在北原城中的關羽等人恰正在計劃著如何對曹操做出這最後一戰。陳倉要路的中斷,讓曹操大軍的糧草日漸消慚,若是不趁著這個時機將曹軍擊潰,待後路諸曹援軍趕到,解了陳倉之圍,繼而大軍合攏,關羽這一路荊州軍馬到時候就是危險之極。
加上而今不僅曹軍糧草消耗甚重,荊州方面的糧草供應也是開始出現了些問題,當然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漢中無糧可運,這幾年不僅荊州本地風調雨順,從交州北運的糧草也是數量巨大,兼且漢中諸地隨著許多新工具,新技巧的應用,糧食的產量也是大大的提高,故而荊州大軍在糧草方面的儲備,相比於佔據天下近半的曹操,一點也不吃虧。
不過是因為從漢中一路北上的道路實在是不便於糧草轉運,即便是借道益州北部,路是好走些,可是繞的又遠了些。
而今又有馬超帶來的三萬涼州重騎全要仰仗洮陽的糧草運送,更是加大了荊州方面的糧草消耗,所以此時趁著曹操方面糧草供應的被動,而荊州方面多少還有些優勢的時候,倒是個開戰的好時機。
就在諸人商定了出兵的時機的時候,北原城中卻見信鴿紛飛。
“怎麼了,出什麼事了,子浩,你的臉色怎麼變得這般顏色?”徐庶開口問道,一旁的關羽和馬超也都是關切的看著鄧瀚手上拿著的字條。不過像這種以密語寫就的傳信,即便是以關羽的身份,也是多有不明白的地方,所以他們雖然心中急切,也只能待鄧瀚給他們解說。
“文長和泰宗他們合兵和曹彰等人在陳倉打了一仗,雖然損失了不少兵,倒還繼續牢牢的圍著陳倉城,倒也沒什麼大事”鄧瀚笑道。
“怎麼,損失大麼?”儘管鄧瀚在笑,不過在座的徐庶,關羽,馬超三人和他也是相當熟悉了,自是能夠看出鄧瀚的笑裡帶著些什麼。
“差不多一萬兩千多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