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袁曹官渡之戰的訊息傳來時,先生倒是離了水鏡莊,來到了鹿門山,幾位有心於兵事的師兄弟,也都一起匯聚於此,就連諸葛亮也領著帶著面紗的黃月英來到了這裡。每每有關戰事的新訊息或者轉折,都是大家討論的議題。在這裡,每個人都各抒己見,或者以自己為雙方統帥,排演兵法戰陣。
間或,他的那些師兄們也會以學問之事向先生求教,那時又是另一番的風華雪月。而鄧瀚對於這一切,只是更多的聽,更多的看,不斷的積累著自己,從周圍人的身上汲取著自己成長的養料。
自然,母親鄧氏也會偶爾前來看看他,倒也不多待,怕耽誤了他的學業,不過每次離去時,那寂寥的身影,總讓鄧瀚深深的感動著。
這一年,是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天下間發生了太多的事,也成就了太多的人的盛名。
“衣袋詔”讓人們看到了天子的孤立無助,和曹操的飛揚跋扈,“官渡之戰”讓人們看到了袁紹的盛名之下其實難負,和曹操的指揮若定用兵如神,“白馬之圍”成就了關將軍斬顏良、誅文丑後無敵的美名,而“過五關,斬六將”更是顯現了關將軍的忠義無雙。同樣是這一年,被稱為“誠不可與之爭鋒”的“獅兒”孫伯符卻死於無聲的刺客之手,也讓那位同樣可能有混血兒血統的孫權開始嶄露頭角。
這一切的發生,雖然都在千里之外,可在鹿門山上,在水鏡莊內,只像是在人們的口齒間流轉,在這其中,已經有一雙眼睛在看向了汝南那個堅持的人影上,或者,還不止一雙眼睛。
第九章 春日評
當決定中國北方大勢的官渡之戰最終結局傳到荊州時,已是建安五年年末之時,再等水鏡先生等人得知其詳細情形及過程時,也已是建安六年春了。
又是一年好景色,春來江水綠如藍。這一年來,在水鏡先生的悉心教導下,加上自己的努力,鄧瀚的學識眼界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其知識學問的根基已扎的相當的牢固,用比較現代的話就是,在先生的眼裡,鄧瀚的思維和行為準則,已有了一定之規,不再需要他再為其把握方向,於是漸漸的先生倒也不再那麼嚴格的給他安排需要閱讀的書籍,任其自主決定研習些什麼,甚至在偶爾和師兄們聚會時,先生也還鼓勵他表達自己的看法。
透過這一年來的學習,鄧瀚也是自覺的自己的意識已經完全的融入了這個時代,雖然還偶爾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更多的卻是以一個大漢帝國治下臣民的準則行事,他的漢隸經過一年的刻苦練習,已是飽含風骨,加上潛意識中那宋體字的影響,他書寫的文字更是形體優美,別具一格,讓先生也暗暗驚訝。至於詩經及其他儒家經義,雖不能稱之為倒背如流,倒也能勉強做到信手拈來。如今十歲的他,身體卻長得要比一般同齡人強壯些,這不僅是因為他時常練習君子六藝,他還常向劍術不俗的徐庶討教劍術技法。
這一天,諸葛亮,龐統,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及孟公威等六人再次來到水鏡莊。很明顯,自然是因為官渡之戰結束,自此中原地帶的形勢必將又起波瀾,幾人自是要為之相互討教一番。
如今的諸葛亮與一年前卻是頗有不同,想一想卻也正常,男人和男孩相比,自是多了幾分自信和練達。
“雖然我等早已料到,那袁紹不成器,卻能出息到如此地步,倒也讓人大開眼界,”徐庶向來比較口直一些,人如其字,“相較於袁公路,雖稍好些,卻也好的有限,骨子裡都是一般模樣!雖有累世公卿之大名,漫有百萬雄兵。卻幹大事而惜身,鳳毛雞膽,空長了一副好皮囊!”
“想當初袁曹二人為友,討董無果而終,二人各舒本意,袁紹想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此乃以勢勝,而曹操則是願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自是以智勝,如今卻是謀事在人,空有氣勢,卻無仗勢欺人的實力,自會被智者玩弄於鼓掌之間!”卻是孟公威開言道。
“二位兄長皆言之有理,以我觀之,袁紹帳下卻是不缺謀臣,然卻人和不及曹操,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又有云,上下同欲者勝,曹操帳下兵馬雖少,卻上下一心,而反觀袁紹,諸位謀臣,爭強好勝,互相掣肘,故而使得忠言不得納,諫言也成空,自然不能勝!”這是石廣元。
不見崔州平說話,卻只見他搖了搖頭,鄧瀚不解其意,問之,答曰:“汝等眾人皆有顯世之心,我卻是實在厭煩官場險惡,就以此次袁紹敗績而論,帳下人物中被他委以重任之人居然有陣前貪酒誤事,後方貪贓枉法之士,天下烏鴉一般黑,我還是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