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當時父老鄉梓為南蠻之人的侵凌而有股血氣之勇深埋於心,鼓盪之下,自是情緒所動。
而後深入南中不毛之地,待見到其間的蠻人平日所居之地,行為其間也是多有困苦,畢竟不管是在那裡,底下的百姓定然多是按照他們一族之人的上位者的權勢而行事,而他們自己的生活自是不同。
故而讓王伉這樣的人物生出這些仁愛之心,倒也不足為奇。不過以如今鄧瀚的心思,卻是知道,對於仁者,自是能夠以仁心相待,對於南蠻之地的蠻人們,卻是不必如此。
當然像武陵之地的蠻人們,之所以鄧瀚並不會心下生出這些疑忌之意,自是因為像荊州南部的這些蠻人,他們雖然也同屬異族之人,可是他們早就是深受了荊州教化多年的,身上的漢化意味自是濃郁,而他們平日裡行事之間,便也帶有幾分漢人的規矩。
這種人自然已經不能算作外人了,又像如今生活在涼州境內的羌人和氐人,他們不僅生受了不知多少年的潛移默化的漢人教化,而且從他們平日裡的生存方式以農耕為主,也足見他們也可以算作是歸化的異族,在這一點上,羌人和氐人卻是還要比武陵蠻人強上一些,畢竟以沙摩柯為首的蠻人在歸化於荊州之後,還多少帶有些狩獵之事的。
當然鄧瀚也知道,像南蠻人當然也不一定全然都是些暴烈之徒,更多的人之所以能夠在當初跟著孟獲一同北上侵襲益州,一起去交州惹事,也都是那些人心中的強盜意味更濃重一些,也因為這樣被孟獲裹挾而行,故而在這個時候,像孟獲這樣的首領,要帶有更多的職責。
而在瀘津關一戰之後,對於南中蠻族的傷害自是極大的,畢竟一同隨著孟獲北上的諸多人,卻都是南中蠻人各部落的青壯,戰損之下,自然沒有多少人能夠迴歸故土,而隨著楊鋒一行人深入南中的呂凱和王伉,當然是見識到了當時南中人的婦孺老弱生活困苦的狀況,也因此讓王伉臨行之時的血氣之恨,漸漸的消散了,雖然他並沒有因此而妨害了什麼事情,可是因為情緒上的變化,對於南蠻人的警惕之意總是消散了許多的。
以他的見識經歷而言,畢竟當初為鄧瀚所遣之時,正是其遊學之時,不見得有什麼太多的華夷之辨的理念的,身臨其境的他,自然也會因眼前所見,耳中所聞,多少忘卻了故土之時的血跡。
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的事情,終歸還是要讓如王伉之類的人物看清楚的。畢竟這幾年中,荊州一系的勢力和實力發展的是如此的迅猛,再加上眼下南蠻之屬的歸服,涼州和雍州各地的羌人和氐人的歸化,以及當下塞外的鮮卑還有匈奴等部落之人的屈膝卑躬,使得如今的荊州人中,已經有些人開始了那種所謂盛世將臨的幻想。
對於這種尚沒有做到一統天下,便悄然而興起的這種想法,鄧瀚自是多有不屑的。當然以如今劉備麾下的勢力和實力而言,以劉備進位為漢寧王為契機,進而揮軍東向以求一統天下,這樣的事情,雖然還沒有開始,不過想來也是成算甚高的。
當然在在那些腐儒的眼中,此時劉備佔據的形勝之地,卻是已經被他們類比於當年的秦王嬴政兵出函谷關,併吞六國的再一次展現了。不過這些人自是不會考慮到,當年的六國早就被內耗,腐敗又或者是受到秦國的離間等作為,將他們的實力給腐蝕的沒剩下多少了,可是即便那樣的情況下,在趙國,秦軍受到了李牧的打擊,而那位李信大將軍,卻也是統領了秦國二三十萬的人馬,給當時被秦國幾次三番攻伐的沒有了多少底氣的楚國來了個一勺燴。
而今和劉備相對的,卻是曹操,孫權,雖然說袁尚與他們相比,多少還有些不足,不過單是曹魏和江東孫氏這兩處而言,不僅僅這兩個人作為一方霸主,都是英明果敢之輩,而他們麾下的人物,卻也都是當今天下之英才,再加上不管是哪一方,都是能夠做到君臣一心,上下一體的,這樣的形勢,卻是遠不能夠和當年的秦國面對的行事相提並論的。
故而此時鄧瀚在見到了王伉的時候,卻是不由的想到了這許多事情,雖然他以中山狼之故事來開導王伉,讓其心中的那種婦人之仁少些,可是鄧瀚除了這份心思之外,倒也希望這位能夠在此時經歷了劉備的稱王大典之時的盛況之後,保持一份清醒。
當然此時的荊州上下,雖然有了一些阿諛逢迎之輩的鼓吹,以劉備為首的諸位,倒是沒有太多的沉浸,畢竟以劉備而言,經歷了太多事情的他,對於當下的情況,還是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的。
即便是在大典上,劉備也見到了那些他領地周遭的異族之人的拜服,劉備卻也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