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1 / 4)

小說:宋王 作者:雨霖鈴

第二一二章 漫漫西行路

關中古道,一支旗幟清晰的隊伍正在緩緩西行。

當先一人,騎乘一匹白馬,英姿勃勃,威武十足,赫然正是新任的禮部郎中林昭!

在洛陽只是很短暫的停留,至於那場晚宴,那些“驚世駭俗”的言論已經忘的差不多了的。林昭的目的並非想要著書立說,成為大師或者聖人,只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程頤、程顥兄弟,讓他們用特殊地位和思想,去間接地影響以後千年的思想潮流。

能否起到效果,林昭並不知道,只是盡力一個嘗試罷了!反倒是與司馬光的那番談話,更加有實際意義些!至於其他,則完全被他拋諸腦後了。

想要趕在嚴冬之前結束吐蕃的任務行程,就必須要加快速度趕路,早些趕到河湟青唐城。

過了洛陽,經過潼關便進入了關中之地。這裡是秦漢唐的王都之地,本來也是何其的富足輝煌。

但是經歷了唐末戰爭破壞之後,已經是殘破不堪,已經不見當年輝煌。

自從五代開始,中原王朝的都城就移動到了洛陽和汴京一帶,八水繞長安的關中已經不是首選。

一來是戰爭的破壞嚴重,城池受到很大損傷,人口也銳減不少。二來是黃河中上游破壞嚴重,關中的生態條件與富饒程度已經不似當年。

再者,也是最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交通。黃河流域在遭到不斷的破壞之後,農業發達程度已經大不如前,糧食產量也隨之下降,根本無法養活都城數量龐大的人口。所以不得不依仗江南的糧食。

這一點,是從隋唐就開始的事實。隋煬帝為什麼那麼執著地要開鑿大運河,難道只是為了遊玩方便嗎?

可惜過於急功近利,最終便宜了李家父子。李唐王朝能夠那麼的繁榮興盛,很大程度上也與運河密不可分。江淮與江南,對於北方中原政權的重要姓不斷增加。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如何運輸成為大問題。溝通南北的運河無意是最為重要的交通大動脈,王朝對於運河水運的依賴姓也不斷增加。

從長安到洛陽,距離運河越來越近,到後來位於運河沿岸的汴京無疑最為方便的所在。

黃河與漕運河道的地理環境與水情變化,導致船隻很難西進洛陽,像唐朝那樣直達長安更是困難。

加之宋朝國力不如漢唐,邊防線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長安所在的關中一帶,受到西夏與遼國的威脅,並不是那麼安全,並不適合建國都。

所以長安就這麼被放棄了,在宋朝的的地位與影響逐步開始下降。

不過長安依舊是西部最大的城池,因為由悠久的歷史,矗立在關中大地,渭水之畔。經過宋朝開國百年的休養生息,也已經有所恢復。但是因為長期與西夏作戰的關係,整個陝/西路的情況並不是那麼好。

林昭無暇在這座古城尋找昔年遺蹟,感懷歷史的滄桑,而是帶著使團繼續前行。

過了長安,沿著渭水直奔上游的關中門戶大散關。

關中素來有四塞之地的說法,大散關實際上就是關中的西部門戶,位置十分重要。

在此之前,經過的渭水平原,無論是道路還是安全都不必擔心,還是相當舒服的。早前在杭州,蘇軾曾經提起擔任鳳翔籤判時的經歷,對關中情形多有介紹,林昭多少熟悉一些。

“伯洲,你看渭水沿岸都是大片的農田,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果真不假,當真是物產豐富啊!”林昭瞧著沿途大片已經成熟,正等待收割的農作物,笑著一聲感嘆,很是欣喜。

出乎意料的是,身邊的蘇岸卻是一臉凝重,臉上沒有半分笑容。

林昭立即察覺到其中異樣,問道:“怎麼了?哪裡不對嗎?”

“公子,農田豐收固然是好,可是要分地方,此處若全是農田,怕是就有些不妙了!”蘇岸說話時間的神情很嚴肅,似乎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怎地?”林昭還是有些疑惑不解的,甚至還有些一頭霧水的感覺。

蘇岸道:“此處已經接近大散關,再往前便是環慶路,是與西夏對敵的前線。公子應當知道,防禦西夏,騎兵十分重要。”

對此林昭完全理解,畢竟他們這次去河湟吐蕃,就是衝著馬匹的。

“除了向川滇吐蕃購置戰馬,朝廷也在各地實行牧馬監,開闢牧場飼養馬匹。毗鄰西夏前線的陝/西路該是重點才是,尤其是靠近大散關的地方,理該是飼養戰馬的牧場才是,何以會是大片的農田呢?”

宋朝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