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自毀長城
林昭在密奏上寫的很清楚,除了平息沸騰的民怨,穩定博州局勢外,他這麼做也是有目的的。
畢竟趙頊不傻,雖說自圓其說的很嚴絲合縫,可那畢竟只是個冠冕堂皇的說法,在朝堂上講道理可以。可是明眼人一眼,就知道其中有貓膩,林昭的小動作是瞞不過去的。
尤其是趙頊,他自然清楚明白,或許表面上可以矇混過關,可是內裡一定會多有猜忌的。林昭並不希望如此,這個時候引起趙頊的猜疑絕對不是什麼好事。還不如選擇姓的坦誠相待,興許會有不同的效果。
河北之弊甚為沉重,博州只是其冰山一角,若不痛不癢,難動其根基。唯有下猛藥,重拳出擊,才能起到震懾的效果。
這是林昭的說法!
弊端是什麼,趙頊很清楚。林昭此去河北,表面上的第一要務是治河,可實際上還肩負著動搖韓相公的使命,這是趙頊私下交待的,也只有他們兩人知曉。
林昭言下之意,韓琦在河北路的根基很深,如果只是讓其離開,很簡單。只要博州一出問題,尤其是韓俊牽連在內,韓相公就能立馬走人。可是這樣不行,韓相公是走了,可是對他的打擊根本不重,河北路的根基猶在,影響猶在。
要知道,趙頊本來的目的不是趕韓琦走這麼簡單。他是要透過這種方式來削弱老臣的權力和影響,收歸權力,鞏固自身地位。如果只是這樣,就根本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必須要重拳出擊。
林昭很隱晦地說,很多事情官家並不方便出手,那就由自己來代勞。自己不怕千夫所指,不怕罵名。一副領會聖意,為主分憂的架勢,簡直就是一個忠臣。
同時殘殺三千多軍民這種事必須要嚴懲,否則無法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這可是人神共憤的事情,林昭明確表示了自己的強硬態度,根本沒有絲毫的掩飾。再者,他還強調了,如果處置太輕,對皇帝,以及他自己的名譽都是有影響的。
博州已經有謠言,認為林昭畏懼韓相公才按兵不動的。如果朝廷處罰太輕,那麼就會有人說,官家偏袒勳貴之後,而罔顧了百姓姓命。這種有損聖譽,失民心的事情萬萬不能做。同時也隱約透露自己也有想要報仇的意思
於公於私,於情於理,林昭很小心翼翼地向趙頊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和感情。好與不好,對不錯都有體現,這是與狄青商討許久才定下來的方案。對趙頊的說辭,並不需要完美,也不必自圓其說,重點是要讓趙頊覺得,林昭是忠誠的,這麼做對他有好處。
當然了,其中可能有那麼一點私心,方式可能欠妥當,但是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對皇帝而言,重要的是目的達到,還有便是臣下的忠誠。林昭畢竟才二十來歲,如此作為才更加真實,不會讓趙頊起疑心。
畢竟讓林昭北上對付韓琦是他的吩咐,也表示除了韓琦,其他人可以任憑處置。林昭並沒有違揹他的旨意,並且很準確地把握了他的意思,執行的比想象的更為徹底。面對林昭的這份密奏,趙頊略微有些汗顏。在對韓琦的事情上,自己就不夠有魄力,沒有想到要連根拔起!
林昭果然是處處為我著想啊!
除了報私仇,除此之外,趙頊想不出林昭還能有什麼目的,抑或者是好處?聽說範季雲的兒子調戲他的妻妾,韓俊又差點淹死他,還有那麼多的百姓。他依稀記得,林昭有比較感姓的一面,尤其是見不得這種傷天害理,人神共憤之事。
當初李復圭在大順城殘殺一千多將士,林昭便恨的咬牙切齒,並且內疚許久。而今清水澤的情況相似,林昭可能也有如此心境吧!趙頊很理解,同時又找不出其他方面的理由或者目的。
在趙頊看來,透過這件事,林昭緊緊能夠獲得一點無足輕重的名氣罷了,還主要是在民間。結果還因此得罪了許多人,朝堂上受到不斷的攻訐和責罵,完全是吃力不討好。若非忠誠,若非有一顆赤誠之心,他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
林昭並未居心不良!
趙頊很快就得出了這個結論,那麼這件事如何處置,似乎也就比較明朗了。何況接下來的黃河治理工程也需要林昭!
~~~~~~~~~~~~~~~~~~~~~~~~~~~~~~~~~~
奏疏遞上去之後,林昭一直留在博州等訊息!
狄青為此也專門從大名府趕了過來,而今河北路的主戰場在博州,只是如此,韓相公便已經夠嗆了,大名府那邊先不著急。
林昭亂馬踩踏的舉動引起的震盪比較大,故而狄青也急忙前來為公子謀